古时候的礼仪是很注重仪式感的。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宰我问孔子:为父母守孝必须三年吗?孔子反问宰我:如果不守三年,你觉得心安吗?宰我回答:安。孔子说:那你就去做吧。宰我走后,孔子对身边的人说:宰我不仁。意思就是说宰我麻木不仁。幼儿需要父母在怀中抱养三年,才能自己走路,所以古时候为父母守孝都是三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各种礼仪都在不断的简化,有些甚至都已经消失。人们在礼仪的不断消失及简化中,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低,没有了底线,仿佛什么现象都是可以接受,可以被理解。致使我们现在越来越麻木,渐渐对各种事务提不起兴趣。现在的好多人们都没有集体主义,更别提集体感和集体合作了,大多数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懒的多看一眼,闲的我们刷无数遍的朋友圈,也不会去多管一件“闲事”。不得不说这些现象跟一些礼仪的的消失有关系,少了纷繁复杂的仪式,就少了内心的敬畏,少了过程中的感想和感悟。
现在的人很少有为父母守孝三年的吧,有些甚至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能尽孝道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有些父母对于子女不做啃老族就已经很高兴了。为什么这些人啃老不觉得心生愧疚,因为好多人都这样,如果她/他身边的人孝敬父母、为父母守孝三年,那么在这些孝道人的影响下,啃老族估计也不会存在了。因为没了对比,有了同类,反而不觉的为耻,你那样,他那样,我为什么不可以。渐渐的演变成了底线无下限了..
已经消失的礼仪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应高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孝顺父母,团结他人,做一个有爱的人,不要成为一个麻木不仁的躯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