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我
“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
——王阳明
“非宁静而无以致远。”诸葛武侯如是说。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
如何才能进入静的境界?王阳明给出了一种答案:不要轻易起心动念。常人之所以和圣人有分别,完全因为起心动念。因此,万事万物呈现在心中的时候,寂然无我;而当达到了寂然无我的境界时,万事万物自然也会呈现在心中。
紧张和焦灼的生活,很难让人品味到静的清芬与恬愉,甚至会渐渐浮躁起来,可是浮躁往往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因此,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的原味。毕竟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营营于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营营、奢望、乞求和羡慕,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灵的浮躁,而于豁达康乐无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