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生活课》|职场人,你应该从“拼命三娘”转变成“缓释胶囊”

《生活课》|职场人,你应该从“拼命三娘”转变成“缓释胶囊”

作者: 潇湘书斋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7:23 被阅读0次

    对于大多数职场中的人来说,努力工作,拼搏奋斗,精益求精,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让自己时刻处在忙碌的状态中,形象地活成“拼命三娘”。

    但往往你会发现,有时事事争做最好,事事都帮同事,把自己忙得像陀螺一样,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反而会因为你太能干,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你不能出错、你都得帮做。偶尔出错一次就会得到严厉的批评,偶尔拒绝帮忙同事就会受到非议。

    畅销书作家李筱懿在《生活课》中尖锐地指出:

    职业是超长待机,得掌握好节凑,应该从“拼命三娘”转变成“缓释胶囊”。

    因此,找出一个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强度,让自己在开局脱颖而出的同时不做“拼命三娘”,而是要像“缓释胶囊”一样缓慢释放能量,逐渐加力,成为那个持续的赢家。

    受到《生活课》一书的启发,结合自身在金融行业12年的职业生涯,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为什么要从“拼命三娘”转变成“缓释胶囊”,并诚挚地给出建议,对于“超长待机”的职业,我们要规划好步骤,掌握好节凑。

    01 为什么不能做“拼命三娘”?时刻绷紧的弦不可能持久,用力过猛有时会适得其反

    “拼命三娘”原是指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她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打仗勇敢不怕死,被称为“拼命三娘”,后用来比喻干事竭尽全力的人。但对于职场中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身体一直处在紧绷状态下,精神状态不一定能保持最佳,效率也不会高,所以“拼命三娘”的状态不可能持久。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常令人赞叹,无论是一次又一次的机智救场,还是不顾伤痛地坚持完成工作,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她成功开创《朗读者》节目后,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自己又做制片人,又做主持人,中间的各种协调、决策,忙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有的事,高负荷的工作运转、绷紧的脑袋让她无法思考。

    后来她认识到这种“拼命三娘”的做法实在不可取,于是放缓脚步,让自己休息好,让团队整顿好,最终才有了让全国老百姓眼前一亮的节目。董卿感慨说: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进度,让自己无暇思考。

    当你走得太快时,不妨停下脚步思考。一味这么赶路,是不是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工作没有取得新的进展、很多思路没有被打开,可能我们是被“忙碌的假象”所掩盖。马克·吐温讲: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时候,便是停下来自我反思的时候。

    同事丽丽,是2018年从国内一所211大学金融学硕士专业毕业的,工作近两年来,积极主动,勤勤恳恳,非常努力。努力到“不给自己留余地”。

    她的岗位是办公室秘书,秘书的工作繁杂而且细致。行长是一位女领导,做事干练、雷厉风行,要求很高。丽丽为了完美工作,不出差错,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单位,迟下班1-2小时。对于办公室其他同事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原本是其他同事的工作,都来找她,而她为了“好表现”,不拒绝任何一个人,逐渐在单位让自己在有了“拼命三娘”的荣誉,同事们都夸她能干。

    久而久之,一些不是她的工作,就变成是她理所当然要做的了。偶尔拒绝一次,同事就议论她,“怎么这么难说话,以前都是你帮做的”。

    由于自己实在忙不过来,接的事情太多,工作上难免出了差错。这样导致领导的满意度下降,同事的好感度也下降,她自己也累倒了,生病住院,像一只运动量过大的麻雀,终于掉在地上飞不动了。

    是的,工作中一些“拼命三娘”的人,总是想给人留下好印象,结果用力过猛,甚至有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对于三四十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你一开始表现太突出,会让大家把这个水准当作你的常态,一旦达不到,就是更大的失望和责难,但是你以一己之力,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一口吃不成胖子。

    起跑线从来不是平等的,也不在乎你三瓜两枣地多赶几步。确定自己能承受的极限,选择合适的强度,匀速而持久地前进才是正常的频率。而应该像缓释胶囊一样,慢慢释放,逐渐加力。

    02为什么要做“缓释胶囊”?拿回职场掌控权,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首先明白“缓释胶囊”的概念,是医学中用缓释剂做的胶囊,是一种药物。缓释制剂是通过适当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从医学概念上的解释来看,缓释胶囊具有缓解症状、服用方便、药效持久、副作用小的效果。将“缓释胶囊”的用法用在工作中,同样可以起到这些作用。从“拼命三娘”到“缓释胶囊”,改变的不仅是工作态度,更是给自己逐渐加力的机会。

    1.做到“缓释胶囊”可以收放自如,将掌控权握在自己手中

    真正的武林高手,平时从不以命相搏,他们看上去只用了七八分功力,却大巧若拙游刃有余。金庸先生曾经在《神雕侠侣》中写,当金兵大举进攻襄阳时,黄药师亲自上阵指挥,用自创的二十八宿阵对付鞑子兵,沙场点兵的过程一气呵成、镇定自若、潇洒泰然。即便生死关头,真正的高手也从不用蛮力,懂“收”才会“放”,懂“含”才会“露”。

    在职场中,如果你一味地加足马力,每天加班,大包大揽所有事情,以命相搏,累垮自己的同时,也不一定能高效完成工作。

    人类的脑力是有限的,基本上遵循“万事皆三”,也就是说人的大脑通常最多能非常清晰地记忆三个左右的内容。如果超出这些,五六个或是七八个,那么人类处理事情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工作中,如若给自己留有余地,让自己能掌控节凑,反而能让工作完成的更加完美。对领导交代的事情,他要求当天完成,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要争取些更多时间,多加思考,考虑更多细节。不是有句话叫“慢工出细活”,这样完成的工作才能更完善。对于同事提出的要求,如若是在合理、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偶尔给予协助,才能起到让对方对你感恩的作用。

    所以,过犹不及,凡事有度,只有留有余地,留有思考,懂得何时“含”何时“露”,才能让自己处于收放自如的状态。从而会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松弛,将控制的开关掌握在自己手中。像缓释胶囊那样徐缓发挥作用,药效持久而有效,处理事情才能高效、高质。

    2.做到“缓释胶囊”可以逆转别人的印象,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每个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每项工作也不是我们都能去完成的,总会有差错或是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出现。就像前文的同事丽丽,再能干都有出错的时候。

    心理学中有个“阿伦森效应”,意思是: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和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同事丽丽的表现就出现了“阿伦森效应”。

    本来丽丽想通过努力工作、拼命三娘的形象,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但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同事提出的帮忙,明明已经无暇顾及,也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久而久之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如果达不到,大家可能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这就给同事和领导的“喜欢”不断减少,“期望”不断降低。

    如果刚开始做到“缓释胶囊”,从“不好”做到“好”,从“不会”做到“会”,从“不帮助”到“偶尔帮助”,就会让人们的心理产生你是不断的“进步”,反而会慢慢逆转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并且是逐步变好的印象。

    “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缓释胶囊”做法可以改变“阿伦森效应”,逆转别人的印象。

    3.做到“缓释胶囊”可以保持持久竞争力,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如果一个人总在开始就使出100%的力气,这种顶峰状态极难维持,或许最初给别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让自己有了相对平顺的开局,但接下来很可能不断倒退。

    人的敏感点很有趣,对退步感知明显,对进步反应迟钝,假如你的态度从八十分变成一百分,别人需要很久才会恍然大悟:咦,这人越来越好了;假如你的行为从一百分变成九十分,外人却能飞速察觉:这人没有以前好了。这就是用力过猛的问题,用力过猛不是坏事,用了猛力之后难以为继后续不足才是缺陷,大多数人的能力仅仅能够做到三板斧,劈完之后持续下滑。

    奥地利经济学家R.H.鲁尼恩提出: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这被称为“鲁尼恩定律”。

    职业竞争是一项长距离的赛跑,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阴沟里翻船的事并没少发生。同样,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会永远落后,只要你奋起直追,慢慢释放能量,这样你才能让自己保持持久的竞争力,你也会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03如何做到“缓释胶囊”?结合我12年的职业生涯,分享三个方法论

    “缓释胶囊”工作可以让我们保留实力,慢慢增强影响力,并能让我们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并非不努力,只是明白了收着点悠着点,给自己留有余地。是值得每个人追寻的,毕竟,生活和职业都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口吃不成胖子。具体如何做呢?

    1.学会“懒蚂蚁效应”,观察组织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

    工作永远处理不完,不妨懒惰一下,让自己有闲暇时间用来思考。有一句话说:毁掉一个人,就是让他忙到没有时间思考。所以要做职场中的“懒蚂蚁”。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在蚁群和企业中,“懒蚂蚁”很重要,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勤与懒相辅相成,“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不勤奋”也是一种战略。一个人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一直都很忙碌,没有时间能静下心来思考、观察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和整体职业环境,就永远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不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更看不到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2.利用正向“登门槛效应”,徐缓释放能量,树立个人权威

    单位里的工作纷繁复杂,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同事之间,经常会提一些小要求,帮忙做个PPT,组织下会议等等。如果所有的协助都有求必应,根本不可能完成,并且人们都有得寸进尺的心理,今天帮一次,明天要你帮两次,后天让你帮更多,这被称为“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2019年底,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主持人谢娜,接棒董卿主持《我要上春晚》,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各种声音都有。谢娜成功登上了央视主持的第一个门槛,为她以后的主持之路打开了更宽的局面,说明她的风格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央视的认可。这是谢娜利用好了“登门槛效应”,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一步一步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登上了更高处。

    登门槛效应是一个没有好坏定义的概念,用的好,于人于己有利,用不好,害人害己。我们在职场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被登门槛。如果这些要求确实会给你带来困扰,就一定要委婉的、适时地拒绝。

    在合适的时候,力所能及地提供协助,才能别人感受到你处理事情的能力,进而影响在同事心目中的影响。不懂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要如实的跟同事或领导讲清楚,你的“真性情”流露能缓释别人对你的高期许,也能适当提升你个人的权威。

    3.应用“隐藏心理学”,分析事物微小细节,掌握重要信息

    东汉末年名将黄盖,到石城县任地方行政长官。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约束管理,其中更是威震两名掾史。刚开始他们还畏惧黄盖威严,日日尽恭职守。但后来,这些吏员以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荒疏了公务。

    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省察,掌握到他们各有不守法的几个事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宴酒肉招待,拿出违法乱纪的事例责问。两名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请罪。黄盖说:“以前已告诫过你们,最终不会以鞭、杖来惩罚你们,绝不是骗你们的。”但他杀死了这两个人。全县官吏震惊恐悼栗。

    这就是“隐藏心理学”的应用。通过隐藏实力,分析事物的小细节掌握重要信息,从而做出准确到位的判断,适时展现威力,解决问题,因此也被誉为"麻烦终结者"。

    在这个历史故事中,黄盖就是在刚到任时,隐藏了自己是实力,并且告诉官吏,我没什么才能,也不要求你们如何来做,对他们的表现只是隐藏在平常的观察中,在关键时刻除掉他们,在全县官吏中展现了自己的摄服力,终结了不安定情况,自此石城县平安稳定。

    职场中处理事情也要隐藏自己的部分实力,在领导布置的关键任务时,思考全面,关注细节,拿出解决方案,完成工作中的较难处理的问题,出其不意地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展现自己的影响力,摄服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增强大家对你处理事情、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

    写在最后:

    《左传》中《曹刿论战》中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鼓对士气的提升是肯定的,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一旦听到作战的命令,变会激动,肾上腺素增多,进入亢奋状态,战斗力提高。但是这种状态是不长久的,所以在第三遍时,这种亢奋状态便消失了,战斗力减弱了。

    漫长的人生职业生涯中,拼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持久的耐力。“拼命三娘”后用力过猛带来的后续不足,远不如“缓释胶囊”后徐缓释放堆积的持续成长。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生说:成大事者不在于一时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的发力。

    所以我们应该从“拼命三娘”转变成“缓释胶囊”,合理统筹工作范畴和评估自身能力,完不成的、做不到的、敢于说“NO”,不能自己给自己“挖坑”,掌控好节凑,持久发挥自身的能量,才能走得更远。

    我是潇湘仙紫,关注我,共同进步。原创,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课》|职场人,你应该从“拼命三娘”转变成“缓释胶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rt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