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特别是抽测前,认真是老师给孩子必上的一课,审题认真、书写认真,不能马虎,千叮咛,万嘱咐,苦口婆心,唯恐孩子记不住,但老师测前一课往往收效不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错率特别高,老师把这些归结为马虎,不认真。指出了出错的原因,但没有给孩子一个改过的路径,没有给孩子具体的改变这种不认真的习惯的策略和方法,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做事、学习认真的习惯,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认真习惯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的引导,认真习惯的反复训练,比如平时要求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纠错的习惯,比如针对孩子进行易错点,马虎点、忽略点,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第二, 家校合育,有意识引导孩子做事的秩序性。做事有条理、有序,不能杂乱无章,这是一个孩子认真习惯和认真态度的前提,我们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训练孩子的秩序感,比如在家,收拾房间,科学摆放物品,整理书桌,叠放衣服,同时要做几件事情时候要预先科学规划做事的先后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才更科学,效率和质量更高等等,在学校进出校门有序,右行礼让,桌凳摆放成一条线,离开桌位时候要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等。
第三, 挖掘学习做事认真的榜样,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大力宣传,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标准和榜样,激发孩子学习做事认真的兴趣和习惯,让认真成为每个孩子向往的目标和追求。
第四, 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有什么样的老师和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和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做事认真的习惯和态度,用做事认真的风格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如果自己与孩子的交流中,自己都不认真,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做事也不认真。去一所学校学习,正巧赶上学校教师展示粉笔字,仔细观察一下,一个老师写三十个字中还有别字、少笔画、多笔画的现象,出错率占三十分之一以上,人数占总人的15%以上,这里面出现的问题不是老师不会写,而是老师的不认真、马虎、笔下误造成的。可见,养成做事学习认真的习惯,不应该只是学生,也包括老师和家长。
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人做事太认真……”。认真不是错,不是缺点,更不是不优秀的标准,而是一个科学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是一个需要人人都要养成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准则,是成大事成大业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不可缺的素养。
让认真成为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