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季羡林谈写作》一书读完,收益颇丰。
这本书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写作方面的一些文章,多为季羡林先生给各个书籍、丛书所作的序,所以书中内容有重复的地方。
开头和结尾,真该重视起来——读《季羡林谈写作》有感整本书围绕的写作主题是“散文”。从散文的类型、结构、文字都有涉及。对我来说,受益最多的是关于文章结构的,尤其是关于开头和结尾这两个地方,这也是季羡林先生几次强调的地方。
在写文章开头时,他说:“文章开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提纲挈领,如韩愈《原道》之‘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而是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有的平缓,如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之‘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领而下,有二道’;有的陡峭,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季羡林先生没有明确指出文章开头应该如何写,而是列举几个例子,让读者细细去品,去体会。联想自身,我在写文章开头时,感觉很难,不知如何下笔,总是为了写出一个合适的开头而抓耳挠腮的。
为什么是这样?我想,除了我平时看书不多,知识储备不够的原因外,也有我不重视文章开头的原因。我平时写作时会注意人物性格,会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却忘了开头那一百来字,从来没有关注过别的作家是如何开头的。
这本书给我提了醒,我平时看书时要在文章开头立个警示牌,警示自己要去研究研究那些优秀作品是如何开头的。遇到好的文章开头,不妨摘抄、揣摩甚至模仿。
除了开头难写,结尾也难。我平时的写作多为议论文,所以文章结尾多为总结,就像给文章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季羡林先生在谈文章结尾时,他说:“在文章结尾处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这让我想到两个词,一个“留白”,一个“开放式”。不知道用这两个词来解释季羡林先生这句话合适不合适,但这确实是我读到这句话时的第一想法。
和文章开头一样,要想达到季羡林先生所说的“把读者带到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这点,是需要在平时看书和写作时注意学习和锻炼的。
关于文章结构,季羡林先生说:“整篇文章一定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我很是认同这点。我一直觉得不论什么题材,它都有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是作者来安排的。这点在写作时也需要注意。
虽然整本书谈的都是散文写作,但我觉得这些写作技巧,或者说写作应该注意的地方,对于其它体裁也是适用的。
当我学会这些技巧,不敢说能写出一篇佳作,但最起码不会太差,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