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货币通史(四)

中国货币通史(四)

作者: 樂繽紛 | 来源:发表于2020-09-12 14:45 被阅读0次

    中国货币通史系列

    一:货币起源、春秋战国时期

    二: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三、两宋、辽夏金、蒙元、明朝

    四:清朝、民国货币、红色货币


    十、清朝货币(1636-1911)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社会经济在康熙、乾隆两代达到鼎盛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由古代到近代艰难和痛苦的转型,清代前期实行铜钱与银两并行的货币制度,醉着西方近代工业和银行业的输入,传统的制钱银两与机制币、传统的钞票与近代纸币、传统的钱庄票号与近代银行并存,中西官民金融机构并立,中国的的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复杂混乱的时期。

    (1)清代铸币

    明末,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年号天命。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改国号大清。大清入关前,已创制文字,铸造钱币,入关后。即防明朝制度设局铸钱。随着云南铜矿的大规模开采,铸钱原料长期供给充足,清朝历代均有铸钱,而且铸量较大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一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天山南北地区,为加强和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计,逐步建立新疆的财政管理和税收制度,设置铸造局统一币制,渐与中原内地接轨。清政府在新疆铸造和使用方孔圆形的红钱,与其他地区有显著区别。

    新疆红钱

    咸丰年间,为应付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财政困境,又由于太平天国占领江南地区导致滇铜运输受阻,清政府开始铸造大钱,造成了严重通货膨胀和币值混乱。咸丰大钱铸局众多,材质不一,文字多变。就材质来说有红铜、黄铜,钱文书法各局不同,有些出自名家之手。不同面值的大钱,名称不同,一般制钱称通宝,当四到当五十称重宝,当百至当千称元宝。

    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十八省,定都南京,与清军对峙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颁布《资政新篇》,并铸造了自己的货币。

    太平天国货币

    (2)清代银两

    白银是清代主要的货币,国家财政赋税都用银两计算。市场流通中实行银钱并用,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为称量货币,各地流通的白银在形状、成色、衡器标准上并不统一,白银在不同的地区流通要相互折算,过程十分复杂。就衡制而言,有官平和市平之分,官平也不统一,有政府征税和国库收支的库平,有漕米折银所用的漕平,海关征收关税所用的关平。市平则各地不同。

    清代银两

    (3)清代机制铜币

    铜元是近代洋务运动引进的西方造币技术的产物,铜元采用机器压制,比传统的铸币方式生产效率高,制造精美,标准统一,铜元一出现很快就取代了中国流通了两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开始铸造铜元,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铸造铜元利润丰厚,各省纷纷设厂生产。光绪三十一年,全国设有铸造局的有十二省,共十五局。因为铸造量大,铜元很快贬值。清末铜元面额分为五等,即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主要有两大类,及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

    广东钱币总局 机制铜币

    (4)清代银元

    大量机制银元随着民间海外贸易流入中国,最初银元被熔铸成银锭使用。与传统称重的银两相比,西方机制银币成色、重量统一,使用方便,银元逐渐被民间接受,乾隆晚期已在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流通。洋务运动中,洋务官员开始引进西方的造币技术。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自铸银元,次年设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成功,正式开启了中国机制银币的历史。随后各省纷纷效仿,但是成色、重量不完全统一。宣统元年(1909年)清朝设币值调查局,二年颁布《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制,以圆为货币单位,重量为库平七分二钱,成色为百分之九十。

    (5)清代纸币

    清政府吸取前代教训,对于发行纸币的问题一直十分慎重。顺治八年(1651)曾经发钞,但十年后即废止。咸丰年间,面对日益窘迫的财政困境,才发行了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清政府之外,各地的官私银钱号和商号也发行了名目繁多的各种钞券,各类中文官私银行也各自发行纸币。这种混乱现象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经济社会混乱的反映。

    大清宝钞

    (6)银行券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成立,三十四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宣统年间,度支部印刷局设计印制了聂政王载沣像兑换券,有一元、五元、十元、一百元几种面额,但还未发行,清政府就灭亡了。

    大清银行兑换券

    十一、民国货币(1912-1949)

    (1)辛亥革命时期的货币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奔波海外,为革命筹款,面向海外爱国华侨发行筹饷票券。这些票券既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也反映了广大海外华侨的爱国之心。

    海外筹饷券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两个月内湖南、陕西、山西、云南各省先后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并发行货币,这些货币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也对解决财政困难起到了一定作用。

    军用钞票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为应对军政急需,发行了军用钞票,随后通令“另刊新模”,开铸民国纪念币。这些票券的发行是辛亥革命这一伟大革命运动的产物和见证。

    (2)北洋政府时期的货币

    面对纷繁复杂的货币流通状况,北洋政府曾经做过一些统一货币的努力。然而政治上派系林立,军阀割据,内战不断,未能实现真正的货币统一。这一时期推行的仍是以银元为主,两元(银两、银元)并行,银元铜元和纸币并行的货币制度。

    袁大头

    北洋政府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一起定位为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兑换券。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仍在发行自己的货币,地方政府也发行了大量的地方流通券,纸币流通状况十分混乱。

    中华国家银行纸币

    (3)国民政府时期的货币

    1927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名义上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但军事、财政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面对的仍然是货币庞杂参差的混乱局面。国民政府着手整顿币值,改良圜法,成立中央银行,整顿发钞制度,先后实行废两改元法币改革,货币制度逐步从混乱走向有序。

    中央银行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为特许国家银行,在国内为最高之金融机关,由国家集资经营之”,并在上海设立中央银行筹备处。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支柱,形成了“四行二局”信用体系。

    中央银行行标

    废两改元,1933年3月,立法院通过《银本位币铸造条例》,4月5日,发布布告规定:“四月六日起,所有公司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此次完全废止了银两流通,结束了中国几百年的银两制。此前财政部曾请美、英、意、日、奥五国试雕新银币图样。新银币一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一面为帆船。

    法币改革,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放弃银本位,实行管理通过和有控制的纸质制度。新币值是汇兑本位制,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以稳定币值。法币改革结束了明中期以银本位的货币历史,是中国货币史上的重大事件。法币改革对于当时经济发展和支持对日全面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民政府法币

    金圆券和银元券,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严重财政危机,国统区经济崩溃,法币严重贬值。为挽救危机,维持内战军费开支,国民党政府制定了货币改革方案。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实行币值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以300万元法币换1元金圆券,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金圆券很快崩溃,1949年迁到广州的国民政府开始发行银元券,规定每七亿五千万元的金圆券可兑换一元的银元券,仅在华南、西南几个省流通。这两次货币改革均以恶性通货膨胀而告失败,未能挽救国民党政府失败的命运。

    关金券

    (4)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经济掠夺

    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就在中国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九一八及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先后幅值设立了满洲中央银行、蒙疆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中央储备银行四家大型伪银行,发行伪币。同时,还发行军用手票,大肆伪造法币,通过破坏中国币制,以破坏中国经济,掠夺中国物资,套取中国外汇,支持其侵略战争。


    十二、红色货币(1924-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经济金融工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建立银行部、发行货币,积累了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这些货币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援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革命时期红色货币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中,浙江萧山,湖南衡山、浏阳、醴陵,湖北黄冈、麻城等地的农民协会为活跃农村经济,方便农民借贷,纷纷开办了自己的金融机构,这是中国红色金融的源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货币

    从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创建了大小15个革命根据地。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发展苏区经济,各根据地建立了财政金融机构,发行货币。这些货币因为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印制,质量较差,材质多样。票面口号多印有政治口号。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货币  

    (3)抗日战争时期的而根据地货币

    全面抗战时期(1937.7-1945.8),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相继挺进敌后,开辟了大片敌后根据地,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全国共建立了19个抗日根据地。各根据地建立银行,发行货币,发展经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货币

    解放战争时期,红色金融事业空前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原有的解放区银行不断壮大,华东、东北、内蒙、中原、华南等新解放区也先后建立银行,发行新的货币。分散的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从1948年起,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安排,开始了相邻解放区的统一合并工作,货币金融工作也逐步走向统一

    (5)人民银行的成立及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解放战争后期,全国胜利指日可待,新中国的的曙光已经出现。1948年下半年,花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的货币统一已经初步完成。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与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共同组建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于石家庄市,并与成立之日开始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人民币逐渐走向全国,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第一套人民币

    从青铜铸币,到黄金、白银、晚清机制币,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一部货币制造技术史,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发展。

    从历史看来,大一统王朝在实现国家疆域统一后,进一步追求货币统一,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大一统时代政治稳定,币值改革与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完善。稳定的货币政策是封建王朝兴盛的象征。一旦政权走下坡路,往往伴随的是国家分裂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此时货币制度的混乱正是动荡局面的真实写照。

    两千多年来,秦半两、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一次次优秀的币制改革不仅给大一统王朝带来兴盛,更影响了此后中国几百年的历史。下一次在人类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货币改革将是什么,伴随着二十一世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是数字货币吗,拭目以待?!

    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社会发展史、文明进步史、王朝更替史、兴衰治乱世、技术演进史。

    读史使人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中国钱币博物馆,推荐!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不妨点赞鼓励下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货币通史(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wd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