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了凡四训》
2
《了凡四训》里,解释「何谓是非」,举了一个例子。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立太高的道德标准是一种绑架,要充分考虑人性,推行普适合理的标准,才是久远之善。
《了凡四训》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其中改过之法中说道,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要发勇心。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问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这些古人修心养性的规训,让我振聋发聩。猛地一下提醒了我,心粗眼翳说的不就是我吗?
多读警世良言以指点心之迷津,不应陷于心绪的淤泥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