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常说:有付出有收获
古话也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小李每天送十二个小时的外卖,一个月挣到了一万块钱,我们觉得,这就是赚钱,但在蒂姆.哈福德(Tim Haford)所写的《卧底经济学》(The Undercover Economist)这本书中,他认为赚钱,意味着你的收获大于你的付出。
哈福德举了个例子,比如有互相竞争的两家银行,其中银行A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银行B的服务质量一般。
如果B也在市场上,但是勉强维持,那么B就是个“可干可不干”的边际银行,扣除各项开支,利润基本上是零。A可以以同样的成本吸引到更多的客户,所以A肯定是盈利的。这和李嘉图的土地理论是一样的道理,利润等于好的服务与边际服务之间的差价。我们可以说,A银行之所以盈利,是因为它拥有“好服务” —— 这么一个稀缺的力量。
你因为掌握了稀缺的资源,就获得了几乎全部的差价。这个,才叫赚钱。
声望巨大的品牌、人无我有的技术、黄金的地段、你公司制定了行业标准、厉害的人脉关系,这些都是稀缺资源。谁拥有稀缺,谁才可能盈利。
赚钱的关键并不在于你自己如何如何,而是在于你比别人强在哪。如果你的成功可以复制,你那就不叫成功。掌握不可复制的稀缺力量,才是赚钱之道。
淘宝、美团等平台企业的稀缺资源是流量,苹果的稀缺资源是品牌、谷歌的稀缺资源是技术,这是公司的赚钱之道。
作家的文思、演员的演技、官员的权力,这是人的赚钱之道。
普通人怎么赚钱?
1、将一份时间出售多次:比如讲课、写书、直播。
把一份时间只卖出一份,这就是古人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是农耕经济时代,现在农业都搞稻蟹共生养殖了,人更得与时俱进,互联网将传播变得容易,不好好利用,实在是浪费是时代的馈赠。有人会说,现在写公众号啥的都太晚了,其实不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2、借助时间的复利效应:投资(有风险)
复利这个事,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股票、基金、债券、贵金属、虚拟货币,投资种类众多,至于为何有人投资成功,有人把底裤都赔掉,这是另一个话题。总之,钱生钱这事,符合经济学原理。
3、提升自己,培养稀缺力量
日本有一个寿司大王叫小野二郎,他的寿司店,从外观看来朴素无比,甚至有点寒碜。并且需要提前一个月订位,一餐15分钟,人均消费数百美元(约合几千人民币),吃过的人还是会感叹,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小野二郎这样的人凤毛麟角,成不了这样的人,那就努力在某一个领域精进到超过大多数吧。
总结:收获大于付出才叫赚钱,一分耕耘几分收获这事,不可耻,并应以之为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