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听我先生说他的恩师方敬老师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上了晚会,还见到了习大大。第一时间,这个消息在他连云港赣榆的老家就被喜大普奔、广为流传了。
坦白地说,这个消息并没有令我感到十分惊讶,方老师低调地做了一辈子的好事,这是他该得的,只是他想不想配合地被评上。打个不算恰当的比方,一个人得了满分之后,你给他再做道附加分题,他做对了,你宣告了他的成功,他也心里欢喜。
我是在别人转发的帖子里看到了现场视频,在一群劳模中只有方老师和另外一人坐着轮椅,被安排在第一排,在镜头中分外明显,习大大走过好几列人,略弯下腰与他亲切得握了手。
方老师姓方,有着方正的面庞,也有着特别棱角的性格。他是我先生的书法启蒙导师,我先生在高中时期的专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赖于他的。方老师一直蓄着络腮胡,而今又留起了银白的长发,用黑色发箍固定住刘海,晚年的他倒是显出了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方老师是一名教育家,亦是一名艺术家。他早年师从海派大家沈尹默,在书法创作和教育上默默耕耘,有自身独特的见解。方老师曾身兼上海科学院院士、华东师大教授、海派书法名家等头衔,其桃李满天下。他离开了生活七十多年的大都市,淡泊名利、重塑乡风。去年年底,方老师还荣登了“中国好人榜”。
有这么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劳模不服老的红毛衣爷爷
我先生曾给我看过他教课的视频,他穿着一贯偏爱的红色毛衣站在黑板前,慷慨激昂地说着专业内容,那模样看不出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我还笑称方老师的外形有点类似肯德基爷爷。就是这样一位红衣长者在退休后回归故里,捐赠了两百万积蓄来帮助贫困学子,老家不少学生都亲切地称呼他“方爷爷”。而他形容自己有三个“从不”——“从不吃饱、从不穿暖、从不闲着”。
方老师当年担任校长时才二十,搁在今天还是不经世事的大学生,那时便颇具领导风范,为了学校的良性经营,在改制裁员方面毫不含糊手软。而今他年逾八旬,仍不改其跋扈果敢的个性还开着电动车去集市上买菜。他每天早上一杯隔夜茶下肚,反而顿觉清醒不少。于是他曾抛出豁达的一句话,“我就是这样,冷茶、冷饭、冷言、冷语。”换在我们当下的年轻人所云,不就是“爱谁谁”的范儿吗?
低调助人是传承师恩
方老师建立了景清奖学金和景清书院,这个起名确是为了纪念曾帮助过他的恩师胡景清。方老师中学时家境相当贫困,他一度吃不起学校的午餐,只好偷偷地喝自来水饿肚子。这个情况被他当时的班主任发现了,好心的胡老师便无偿提供给他饭食,帮助他度过人生中最穷苦的日子。因此,他想用余生将这份如山的师恩传承与发扬,切实地帮助那些贫困学子,切实地传播传统文化。
除了从全省到全国的劳模评选,方老师本该有更多的荣誉加持,但他不以为然。多年前,赣榆的政府便想高调宣传他的事迹,但他拒绝他人为他立传,也曾拒绝全国性媒体的采访报道。是不是想图个清静不说,方老师喜欢安安静静地写他的字,这倒是真真的,耄耋之年的他,还觉得自身书法的境界仍有提升的空间,或许只在那黑白之间,他才能找到心之所往吧。
有这么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劳模与方老师的两面之缘
我先生每逢回老家,必然要去探望一下方老师,而我只见过方老师两回。第一次是我和先生在他老家办婚礼,方老师不爱太热闹的场面,于是我们婚礼办完后,当晚就去造访了他的家。方老师的住所是个挺简陋的平房,除了厨房前院就是他的卧室,我们一群人吃饭也就在他卧室的八仙桌上。
由于我是上海人的关系,方老师一上来就和我讲起了上海话,这样一来,我俩的距离很快就被拉近了。我和他说我的爷爷和他差不多年岁,刚恋爱那会儿,我先生经常说起你的故事,你是他的人生榜样。方老师听得可乐了,晚上亲自下厨做了三道本帮特色的小菜,晚饭的最后一道主食是野荠菜馄饨,他说这个会让他想起上海,我会心地点点头。
第二次是前年寒假期间,方老师由于得了膀胱癌在沪住院,我和先生去第一人民医院探病。那时的他憔悴了不少,周围人也不清楚他的疾病能否好转。他躺在病榻上胡子拉碴,但眼神依然坚毅,我们本想与他多说几句慰问话,却被他劝退了,“你们时间忙,别在这儿呆着。”或许他觉得自己能行,无需像普通老人般需要安慰。
时隔快三年未见,方爷爷的身子依旧健朗、思路清晰,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我也是抱着其半个“学生”的心态,默默见证其付出与收获,以此自勉自励,也望他老人家长寿健康,愿好人一生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