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有哪些问题你受不了?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儿,钢琴她过了十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地球上有一种孩子啊,叫别人家的孩子。”
日前,在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节目中,9岁男孩吴耀杰带来原创词曲的《我只是个孩子》,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
开唱前,他坦言,“我的心里有些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开口。今天我要把我心里想说的话,变成我的歌,大声地唱给爸爸妈妈听。”他还强调,“我想告诉大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唱完后,主持人扮演孩子,让吴耀杰扮演爸爸:“孩子”问,“我想出去玩一会儿行吗?”“爸爸”说,“不行,你还要学习呢。”“孩子”追问,“可是我作业都快写完了,我就想出去玩一个小时还不行吗?”“爸爸”笑答,“不行,我也是为你好。”听到这句经典的回答时,主持人兴奋不已。笔者看录像时,心里也无比震撼,既震撼于吴耀杰小小年纪就有此番认知,也震撼于广大父母的无知。
在笔者看来,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父母动不动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说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以至于“别人家的孩子”虚化成了一种孩子,就像“有关部门”虚化成了一种部门。如果孩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胆反驳回敬父母,“你们看别人家的父母如何如何。”不知父母会作何感想。
我们要知道,人在本质上是不可比的,更何况孩子。即使要比,也得拿各自的长处比,而不是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如果强迫孩子在自己的短处上努力,恐怕会越努力,越没有信心,越痛苦不堪。须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分和长处,关键是做父母的要将它准确地发掘出来。换言之,父母从小就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种兴趣爱好在精不在多,有一两项就足够了,其余时间大可自由活动。
如今的父母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忽悠下,却往往让孩子发展过多的强加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疲于奔命,挤占了本该用于自由游戏和自由探索的时间,结果使很多孩子都厌学。我们要始终明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永远是身心健康,其次是德行优良,最后才是其他。
对好奇心,无论我们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英国教育家洛克曾告诫我们,“许多儿童之所以沉迷于无聊的娱乐,将全部时间乏味地消磨掉,其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抑制,他们的求知欲遭到的冷落。”父母往往要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似乎只有学习书本才是正道,结果孩子本来很感兴趣东西就被活活扼杀了。事实上,孩子的兴趣爱好面本身极广,而不是说只有音乐美术才叫兴趣爱好。未来的职业有多广,孩子的兴趣爱好就应该有多广。
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幼时为搞清楚唱歌的人是怎么“钻进”音响的,就趁父母不在时偷偷拆开家里的音响。但他父亲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耐心地倾听孩子这么做的想法。知道儿子只是为了探索,他反而鼓励孩子说:“做得好!”在这之后,他父亲开始留意儿子的行为。当他发现扎克伯格有着极好的观察力,看待问题也很有远见时,他就任由儿子在科技的领域自由探索。假如扎克伯格生在中国,他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恐怕早就会被父母认为好动贪玩不务正业而终身埋没了。
广大的父母还经常糊涂地说,“我也是为你好。”在家庭教育中,笔者认为,恐怕没有什么比这更强词夺理了。所谓“为你好”不过是父母控制孩子绑架孩子的万能托词,是父母一厢情愿将自己的看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殊不知,这会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压制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
如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已成了常识,尊重孩子的禀赋也已是正确的教育理念。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连9岁的孩子都懂,为何父母不懂?这只能说明父母刚愎自用、冥顽不灵、屡教不改。准确地说,父母根本就没受“教”,即使受教也只是受到错误的教育。现在社会对教育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最需要受教育的是父母。但谁来教育我们的父母呢?
鲁迅当年呐喊“救救孩子”,现在我只想呐喊“救救父母”。
注:文中配图源自互联网,谨此致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