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出现,气温忽高忽低,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降低,
容易引起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的发作,大家务必要注意添衣保暖哦。
且连续几天的降水,标志着广州进入强对流、强降雨多发季节,汛期的脚步也近了。
这样的天气如何科学防病?
我们又该怎样花式祛湿?
大家可一定要收好有约君今天给大家准备的
保健指南啦!
四种疾病高发,应对小tips请收好!
这样的天气正是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如皮肤病、关节病、妇科病、消化道疾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防范工作绝对不可少,大家快来get防病小tips吧!
1、风湿关节痛
风湿骨痛患者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老人,绝大部分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敏感,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湿度过高,人体的血液循环更受影响。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伏案的人群,颈椎、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觉得沉重乏力,甚至周身不舒畅。
应对小tips:这个时候,除了日常生活需注意防湿,防潮工作以外,应尽量保持运动,每天最好抽一个小时左右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周身气血的流畅;有明显湿重症状者,可尝试到正规的医疗场所拔火罐或做温针治疗。
2、皮肤病和妇科病
由于降雨,天气潮湿,真菌的生长速度快,容易引发真菌、霉菌感染,是湿疹、手足癣、过敏性皮肤病等皮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高发季节。
应对小tips:人们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适当穿戴,避免身体大量出汗,勤换鞋袜,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情复发。
潮湿闷热天气最有利于虫螨的生长,宜加强通风换气和保持环境干爽。
使用空调前先清洁空调滤网,减少粉尘和尘螨的扩散。
有过往病史的患者,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以往的诊断,涂抹一些抗真菌类的药膏,但如果病情较重,则需要到医院就诊。
3、胃肠道疾病
潮湿温暖的环境会让病菌繁殖加快,食物更易腐烂,食用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同时,春天空气湿度大,也容易令肠胃功能紊乱,使胃肠道疾病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高。
应对小tips:中医认为,湿气重势必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因而加强脾胃的培护和调理,才是防湿祛病的根本。饮食方面要清淡、规律,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平时还应加强运动,促进胃肠的蠕动,提高免疫力。
4、心脑血管疾病
近来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血管收缩强烈,造成血压强烈地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而对于本来就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老人,容易形成血栓或脑出血。
应对小tips: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宜在回南天前后及时做好身体检查,坚持规范用药,既要加强预防,防止病情发展或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周身不聚财”?试试这些“内服”祛湿法
然而,大多数人具体说不出自己患了什么病,只是一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全身酸困乏力、嗜睡、头面油腻、大便粘腻不尽等“周身不聚财”症状。对此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唐梁建议,可以试试中医的“内服外用”法祛下湿。
“内服”祛湿
利用药食祛湿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有些人祛湿采用的食材有时却不对症,效果也就不理想了哦。
健脾祛湿:此类食材和药材有帮助脾胃运化水湿的功效,比较平和,适合人群广,特别适合于脾虚体弱的人平时慢慢调养。如:茯苓、白术、扁豆、芡实、莲子(去心)、薏苡仁(炒后不会太凉)、山药(宜用干品)、豆芽等。
清热祛湿:此类食材和药材相对偏凉,适合于口苦口臭、大便粘腻难解、尿黄湿热较重者,脾虚体寒者不宜多吃,如冬瓜、茵陈、溪黄草、木棉花、鸡蛋花、鸡骨草、车前草、蒲公英、蛇舌草等。
芳香化湿:此类药材有促进脾胃运化、醒脾开胃的作用,可以煲汤、做菜多用,也可以做成香囊佩戴。如选用砂仁、豆蔻、草果、藿香、佩兰等。
三款食疗方请收好
紫苏茶
材料:紫苏叶10克。
做法:将紫苏叶晒干、研末,再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此品具有行气、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鼻塞流涕,畏寒,全身肢节酸痛等。
天麻炖鱼头
材料:鱼头1个,天麻15克,黑枣2粒,姜片、绍酒、食盐适量。
做法:先将鱼头洗净、抹干水,然后把黑枣、天麻和姜片放在鱼头内。将鱼头放入瓦锅中,加入1000毫升开水及适量绍酒,用中火炖40分钟,最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品具有补脑益智、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及肢体麻木痹痛。
韭菜猪肉饺
材料:猪肉250克,韭菜400克,鸡蛋2只,饺子皮、食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先将鸡蛋炒成蛋末、韭菜切段备用。把猪肉剁成肉馅后,加入适量食盐及胡椒粉调味,再倒入蛋末和韭菜,并搅拌均匀。最后把馅料包进饺子皮,再煮熟即可。
功效:此品具有温中行气、益肝健胃的功效,适合春季头身困乏、食欲不振者食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