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的“日更300天”,7月开始停更了,因为写了这么久,还一直徘徊在“为了写而写”的阶段,不管是思想水平还是写作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
就像一个人一直走,但不知道要去哪里,没有方向,也没有终点,甚至连转折点都没有。
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停一停,想清楚再出发!
即便如此,这段日更经历,还是有点小收获的!
一、回顾
回顾日更这一年,大概分为这几个阶段:
1、抄写
这个阶段都是为了日更这个任务而去看书或者收集资料,把一些印象深刻的观点摘抄下来,再发散写几句。
为了输出而输入,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缺乏思考。
2、凑字数而写
抄了一段时间,感觉这样的文章不是自己的,同时也疲于看书和学习,干脆就随便找个找个观点,说一下我的感想,凑够100字,就得了。
开始意识到要有自己的东西,但缺乏方向。
3、随心而写
每天凑字数地写,实在太累了,日更变成一项非常恐惧的任务。直到看到一本书《写出我心》,其实写作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象中那么难的事,心里怎么想的写出来就可以,这很简单呀!
于是,就把自己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自认为不错的经验,随手就写出来,每天完成100字也不是什么难事。
总算开始找到写作的感觉,但问题又来了,文章有字数但没有深度。
每天看着寥寥无几的阅读量,既没有引起别人共鸣,也没有让自己感觉满意,越写越没意思,那就索性不写了。
二、反思
停了一个多月,经常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虽然写得不好,但也不能因此就不写了吧?
因噎废食不是明智的选择!
那怎么办呢?回顾上一阶段的写作,最大的问题 就是缺乏方向和深度,那我想办法找到方向和挖深度的方法是不是就更进一步呢?
1、如何找到方向?
找到标签:给自己贴10个标签,然后从中选3个自己认为目前来说最重要的。
寻找联系:这3个标签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目前没有联系,以后怎么样才有联系。
确定方向:3个标签的共通点,或者说指向的大方向,如果实在找不出,那就从其中一个点开始。
2、如何挖掘深度?
系统化理解:整体思维,做好一个系统大框架,先有个大局观再深入,不然方向跑偏了也不知道
局部化钻研:有了大框架,就把每一个关键点作扩展延伸,深入研究
转化成体系:有整体也有局部后,一个体系初见雏形,还需要结合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自己的体系。
3、设定提升里程碑。
时间(横向):根据整体的框架,倒推一个时间,大概多久写完,多久完成第一部分,多久完成第二部分。完成胜于完美,反正根据时间计划,完成就可以了。
节点(纵向):根据内容的情况,自己要有一个考核标准,坚持达到多少天,阅读量和点赞达到多少。这个就是在寻找正反馈,达到了这些节点就给奖励,更有动力坚持。
三、再出发
再出发只要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就可以。既已经想明白了为什么写——让自己的专业更有深度。那就只需要解决后面两个问题即可。
1.建立素材库
从体系里头脑风暴找一些关键词或观点,形成一个小素材库,每天可以在里面找一些点来写。
边写边更新。
2.固定写作套路
为了避免混乱的写作风格以及拼凑字数的问题,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套路,拿到一个题目就按照这个套路写就容易得多。
我的套路是:观点+阐述+案例
3.每天500字
有了套路,每天写500字应该就不会很难了!
好吧,我准备好出发了!先挑战一个日更30天,然后60天,100天,300天。加油(ง •̀_•́)ง!
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去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