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十分重要,忙碌了一年,春节总免不了欢庆一番。
但提醒大家,过节别忘防病保健,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七情有度、不妄劳作,才能过个健康、快乐、平安、吉祥的春节。
吃:菜肉比例要合理
春节期间,每天不是在吃的路上,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如不注意饮食,频繁吃喝,会强迫肠胃“加班”工作;再加上打破平时生活作息,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合理饮食:
应多素食,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宜清淡少盐;忌油腻、生冷、甜腻、辛热。
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并注意补充含维生素B、C、K及叶酸类较多的食物。
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清淡一些,但并不表示不吃肉,瘦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蔬菜和肉类的比例最好是3:1。
同时,一定要吃主食。大脑需要葡萄糖(主要来源是主食和碳水化合物)供能,不吃主食光吃菜,身体可能会不适。
其实过年时,不一定非得大鱼大肉,可适当增加一些素菜。
烹调方式也可多种多样,蒸、熬、煮、氽、烩等,最好忌煎、炸。
建议:
1、吃烧烤后,吃一根香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苯并芘的致癌作用,保护胃肠。
2、吃得油腻时,喝杯芹菜汁。
3、吃火锅后,喝点酸奶,可有效保护胃肠道黏膜。
4、吃螃蟹后,喝杯生姜红糖水,祛寒暖胃、促进消化。
喝:喝酒应适度
过年吃饭,免不了喝两杯。
友情提醒:节日期间切莫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饮。
饮酒过度,可能导致中风、胰腺炎发作及肝病加重,也可能引起酒精性胃炎等急症。
清晨和上午不宜饮酒,特别是清晨,胃分泌负责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脱氢酶)浓度最低,在饮用同等量酒精时,更多地被人体吸收,会导致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较高,对肝脏、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
每天14时以后饮酒,比较安全,尤其在15-17时较为适宜。
建议:
1、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糖尿病者,绝对禁止喝酒。
2、高血压、心脏病、尿酸过多、痛风、糖尿病、肝肾功能不佳、忧郁症、精神病、皮肤疾病及敏感、服用西药等人,建议不喝。
行:保持原有作息
打破原有生活规律,对身强力壮的人,可能影响小,但对于耐受性差、抗病力低的中老年人,却相当危险。
不仅身体各器官承受不了,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还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不能因节日就改变作息,要尽量保持原有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适当运动最好。
尽量保持原有作息,可避免过度疲劳,也可控制好饮食,带着最佳状态,享受全家团圆的时刻。
适当运动,不仅可帮助消化,还能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
建议:不管是打牌、打麻将,还是打游戏,玩乐要适度,不宜久坐,不宜情绪起伏太大。
注意:三种零食少吃
走亲访友,谁家茶几上不摆零食?
但以现在大众的生活水平,一日三餐已足够满足身体所需,零食对人体而言可谓额外负担。尤其是以下零食,还是少吃为妙:
① 糖果、饼干——热量高
数据显示,我国20-40岁的中青年人中,约6%患有糖尿病,但很多人并不知情,过节熬夜时,还喜欢吃糖果、饼干,这必定会增加健康风险。
特别是饼干、蛋糕等,每100克饼干的热量高达500多千卡,饼干往往还含有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害。
② 爆米花——含铅量高
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尤其是儿童、老人,对铅的解毒功能相对较弱,常吃极易发生慢性铅中毒。
③ 果脯、蜜饯——糖分高
果脯和蜜饯,含糖量高达60%以上,且加工需经长时间熬制,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已所剩无几。
果脯和蜜饯还可能含有其它添加剂,吃多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马上立春,天气由凉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会随之生长繁殖。
为此,春节养生切记要注意生活饮食的规律,切忌大吃大喝、饮酒过度,适度运动!
祝愿大家虎年大吉,幸福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