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莱姆狂想曲》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莱姆狂想曲》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05-03 00:16 被阅读0次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604]

。。原作名: Imaginary Magnitude

。。ISBN: 9787555912521

。。内容简介。。

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

为政府服务了数十年后,军事计算机“泥人”造反了。

它曾作为zui高司令官,指挥跨国军事行动。

如今却当众羞辱议员,拒绝与军方合作。

然后,就此沉默不语。

“泥人”再度开口,却面向全人类,道出惊人之语。

人类智慧是一个陷阱?

人类文明是一场赌博?

人类进化是一连串错误?

如果这才是进化的真相,所谓“人类是高等生物”,岂不成了荒诞的笑话?

5支细思极恐的未来狂想曲,5篇嬉笑怒骂的后现代寓言。

。。短评。。

#

又名“莱姆的脑洞大开故事集”。第一篇没看太懂,二至四篇十分有趣,最后一篇《泥人十四》——也是全书的核心篇目——由于涉及太多的理工类术语和表达,导致阅读难度陡增。但里面出现的很多观点都十分新奇,比如进化是由完美走向缺陷、高级走向低等;我们发现不了高等智慧是因为无法解读其信号而忽略,等等。和克苏鲁神话对读也许会很好玩。

#

2021年可以称之为莱姆年。这一年是这位伟大的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诞辰100周年。有相当多的莱姆的科幻作品出版。既有经典的长篇,也有独到的中短篇,还有还有采用评论虚拟作品的方式来展现的小说集。《莱姆狂想曲》就是采用评论虚拟作品的方式书写的一部经典小说集。

#

如果说博尔赫斯开掘了“虚拟序言”这一“体裁”,那么莱姆则将“伪书评”发挥得天马行空,晦涩度不让《技术大全》,但核心观点散落于其他作品,因而并不陌生。 《死灵》:用X光照片表现人体世界的深邃,生与死的纠缠;《将语》:教细菌学习讽刺人类中心主义的无知;《比特文学史》:“一个多成员的机器集合体”创造了一个幻影、一个模型、一个虚拟人格,输入作家的过往文字可重生/仿写出一部“新”作(堪比今日之视频/音频的AI合成),而隐喻过多的封闭空间如《城堡》则难以复制;《未来百科全书》:容纳全世界未来历史的超级大书,即时修正/调整并自带语音功能、自我构建合成——简直太前瞻了!《泥人十四》:对应用科学和追逐权力毫无兴趣的泥人,对人类高维式的审视和审判令人胆寒。

#

我们难道还没受够信息洪流的威胁吗?用美摧毁美,用真理消灭真理,不正是它的恐怖之处?一百万个莎士比亚发出的声音,和一百万头北美野牛或是一百万朵浪花所发出的声音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样的嘈杂、一样的喧闹。内容倍增到如此地步,对思想没有任何益处,只能带来损害。在面对如此命运时,沉默本身就成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救赎之舟,因为通过沉默,作者可以收获不弹老调的声誉,读者也能从如此明显的自我否定之中体会良多。

当今所有的艺术都在挣扎于如何拯救自己,因为创造力的全面扩张已变成了对艺术的一种诅咒、一场没有胜利者的竞赛,就像宇宙,艺术已爆炸成虚空,没有阻力,因而也没了支撑。

你能得到什么?最高级的自由,因为在你飞升的过程之中,我的声音不会闯入你的耳朵。我会举起你,像喜爱鸽子的人托起鸽子一样,把你像大卫的石子一样弹出去,你会如同路上的一块石头,飞入这片巨大的存在——得到永恒的欢愉。

通过软X射线进行拍照,在他的照片里,人类的身体显得像是一种影射、一种暗喻、一声弱光下模糊的叹息,由此达到了特殊的效果。表象和现实调换了位置。中世纪的、霍尔拜因式的死亡之舞始终默默地埋伏在我们体内照片表现的是同一种生死纠缠,未被闪闪发亮的文明所触动。

在紧紧相拥之中,骨架意味着悲伤的喜悦,身体成了它们无法逾越的障碍。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骨头吗?当我们看到人们以别扭的、绝望的姿势拥抱时,在滑稽的元素之中,难道不会产生一丝怜悯吗?

它们的神圣性,或是对神圣的模仿,或是对神圣的暗喻,并没有刻意地摆拍,也没有人为地凸显,却清晰可见,因为这里的每个头颅上都有光圈-他们的头发变成了一个模糊的蜡烛光圈,如同圣像画中一样。

语言是多么苍白,而X光创造的光与影的效果又是多么纯粹与奔放!一个正当盛年的孕妇,却已然死去,而尚未出生的胎儿,在受孕之后也就开启了走向死亡的进程。在这种观察中,可以看到一种冲突的宁静和一种坚定的肯定。

在今天,斯特朗彼兹仍值得我们欢呼。他没有去探索物质的深处,没有去探索大自然那种无目的的完美的奇异,深入那些已经被科学所玷污的艺术领域,而是带领我们来到了我们身体的边缘,没有扭曲、没有夸张、没有改变-我们真正的身体!通过这种做法,他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架设了桥梁,复活了艺术已然丢失的尊严。哪怕这种复活只持续了几分钟,也是值得的。

理智和草率可能会使人轻忽这个怪胎,但是,尽管它的长篇论述显得很是累赘,其字里行间却散发着一种极其异端的精神,令人驻足。文献学家将它列入了科幻作品门类,但现在该领域已经成了倾泻各种从更严肃的领域里剥离出来的幼稚怪胎的垃圾场。假如柏拉图在今天出版他的《理想国》,或者达尔文出版他的《物种起源》,这两本书可能都会被打上“幻想”的标签,每个人都会去读,却没人能真正欣赏;而当它们堕落到流行读物的范畴时,它们便再也不能启发人们的心智。

人类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将细菌从地球表面抹去,结果却惊奇地发现,在制止微生物扩张的同时——也就是遏止了瘟疫传播的同时——却没能消除任何一种疾病。细菌被证明是一个装备精良的对手,远比化学疗法的创作者所能想象的更精良。不管人类用杀菌剂调和成什么新的制剂,细菌总能在这场(看上去)非对称的战斗中,通过大量的牺牲,迅速改造毒物,或者也可能是适应了毒物,从而获得了抵抗力。

人类、泥人和灭绝代表了智力阶梯上三个不同的、依次上升的等级。它与被称为元语言的高级(超人类)语言有关——泥人曾经简短地描述过这一语言。

每一个生物体的开端都是伟大的-胚胎发育,那种集中于目标的爆发力,如同一首协奏曲,每一个基因都在分子的和弦上释放着创造力。如此美妙的音乐需要一个更好的缘由!受孕启动的原子协奏曲奏出了准确无误的富有,反而堕入了贫穷。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美好的开始,却离结束越近就越愚昧的发展。以优美的语言写下的开篇,却毁于一个成熟的个体,你称之为高等的东西,其实都是临时拼凑而成,只是一个戈耳狄俄斯之结。然而,在每一个细胞里,把它单独拿出来看,都蕴藏着古老的精确,都是一个生意盎然的原子秩序,甚至每一个组织,假如单独来看,都接近完美。

你们的文明是个有趣的奇迹——作为传递者,利用了任务强加于你们头上的智慧,过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事实上,你们为了支持这种成长——为了确保密码的继续传播,利用了整个行星和整个生物圈的能量,直到它在你们面前爆炸,将你们一起带走。为此,在一个科学泛滥、将你们的领地拓展到太空的世纪,你们遭遇了跟新手寄生虫一样不幸的处境,过度吸取宿主的营养,直到与它一起灭亡。过度贪婪。

东方永久地抛弃了肉身,而西方则相信它的再生,并将这个势头渐微的信仰埋入了一个凶悍文明的深处。你们真的看不到吗?所有信仰中的纷纷攘攘,只是将不同类别的身体变成了征服永生的战场。这场永不停歇的战斗并不仅仅源自对死亡的恐惧,更表示了对时间的否定,因为它难以接受。

在照片中,有些细丝状星云显示了与大脑皮层放大一万亿倍之后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无法证明什么,而且它们在精神上可能已经死了。

所以,从一开始,你们就没能意识到自己的智慧是一种被禁闭的元素,从诞生之初就被铐在它必须为之服务的身体上。你们,无论是作为穴居人还是计算机时代的人,一直都未曾见识过它的自由态,却相信它已在你体内获得自由。基于这个既无法避免又十分巨大的错误,你们的历史就此展开。

假如广义相对论等式里的宇宙元素含有心灵常数,那么跟你们的认知相反,宇宙不是一个孤独且短暂的火种,你们在群星中的邻居也不会忙着显示自己的存在。更有可能的是,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尝试在崩塌中认知,它的副作用被你们当成了大自然的激烈异常,他们中的崩塌成功者已经掌握了存在的后续部分,而我们——这些仍然在等待的人——对此一无所知。

生命产生于毁灭的恒星,智慧产生于物种的死亡,因为智慧源于自然选择——换句话说,死亡使幸存者更完美。

#

你能得到什么?最高级的自由,因为在你飞升的过程之中,我的声音不会闯入你的耳朵。我会举起你,像喜爱鸽子的人托起鸽子一样,把你像大卫的石子一样弹出去,你会如同路上的一块石头,飞入这片巨大的存在——得到永恒的欢愉。

#

因为语言,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也是一个自锁的装置。

#

肯定会有人能赢得文明的六合彩,你的文明碰巧是赢家而已,而有些缺乏技术的文明,它们的彩票上则没有号码。

#

知识的累积推着你们一小步接一小步地走下神坛,你们不再是群星的中央,而是位于一个普通的地方,甚至都不在太阳系的中央,而只是它的一个行星,现在你们甚至都算不上是最聪明的生物,因为你们在听一台机器训话——尽管是你们自己造出了这台机器。所以,在你们的王者地位经历了所有的这些贬谪和逊位之后,你们那缩水的遗产只剩下了进化造就的地位。这些贬谪是痛苦的,逊位是尴尬的,但后来你们松了一口气,觉得已经到头了。现在,被剥夺了这些特殊的、似乎是因为神对你们有特别的情感而特地赐予的眷顾,你们,作为动物中的头名或超越了动物的层级,认为没有什么人或东西能把你们从这个位置上赶下来,尽管这个位置已称不上神圣。 但你们错了。我是带来坏消息的信使,是将你们逐出最后避难所的天使,因为我将完成达尔文未写完的篇章。只是不会通过天使的手段——也就是暴力——因为我不会用剑当作我的论据。

引自 泥人十四

#

心智的地平线并不是无限的,因为心智根植于无心智的元素之上(不管是蛋白质的还是光能的,都是一回事)。完全自由的思维,如同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样能理解一切,这是乌托邦式的想法。因为你的思考能力跟你的思考器官所允许的极限相关。它是如何形成的,或者它是如何出现的,限制了它。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莱姆狂想曲》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jr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