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在过年这件事上,我身边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不是口是心非的。
明明抱怨过年回家又远又累,暗地里设了八个闹钟买加速器抢票。
明明吐槽回家被亲戚打听工资很烦,暗地里给每个要串门的亲戚小孩都买好了礼物。
明明嫌弃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囤年货,根本吃不掉,暗地里选好了三文鱼车厘子寄回家。
明明平时上班连头都懒得洗,暗地里买了一整套从头到脚的新年战袍等着过年回家华丽亮相。
明明一脸嫌弃表示不要去参加老同学聚会,暗地里早就把美容美发美甲日程预约得满满当当。
在过年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是口头上的理智派,行动中的跟风狗。每一个人,都表达了对过年的淡漠,又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这一年过得很好”而费尽心机。每一个人,都是表态上的矮子,行动中的巨人。
然鹅最能让打工人瞬间破防的,莫过于自己光鲜亮丽地登场,在欢声笑语中听闻,自己在老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早就过上了自己梦寐的躺平生活;自己学习不好没考上大学的表弟,直播带货也成了腰部网红;甚至,那个以前成绩没自己好的老同学,在老家卖一年苞谷赚的钱,竟然比996的自己还要多。
996的北漂,带着一丢丢心理优势感,坚持从淳朴的老家同学那里买苞谷。这一刻才明白,真的淳朴的,竟然是自己。
以为自己是爱心助农,结果发现,需要被帮助的人,也许是自己。
2
每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微信里总有几个在朋友圈卖老家特产的同学。
每每到了家乡特产的出品旺季,老同学的朋友圈就开始营业了:
刚刚掰下来的饱满大玉米,咬一口露出冰糖心的苹果,捕捞网里活蹦乱跳的大虾,一切开就滋拉冒油的腊肉香肠……
一通照片视频晒评价看下来,想不买都很难。
家乡特产是自带流量的。我在一个初中同学那里买到过正宗的东北冻秋梨,马上就推荐给了我身边的东北朋友们。有广东的朋友带了老家的荔枝给我,我觉得好吃,转头就找他要了卖荔枝的老同学的微信。
卖家乡特产的老同学不会骗人。丹东的草莓,烟台的樱桃,江西的脐橙,湖北的莲藕,大连的海鲜……老同学在家乡精挑细选的品种,就是比楼下小超市买的好吃
在这一刻,北上广的同学们,对双方生活的定位还是,一线城市收入高,小城市也有自己的乐趣。
直到,他们翻开对方生活的另一面。
小芸,某互联网中厂运营,从小城市一路杀到北京名校的佼佼者,毕业后理所应当地留在北京工作,从未想过要回到自己的家乡。
直到去年年中,她所在公司开始发半薪并裁员,她连续一个月每天加班到凌晨。
偶然刷朋友圈时看见,在老家卖芒果的同学宣布即将开始3个月的休假,并晒出这个采摘季的收入——80万。
她破防了。
这些卖老家特产的同学,不仅能俘获你的舌尖,还能动摇你在大城市打拼的心。
3
曾经,越早走出去的年轻人,越早赚到了钱。
走着走着,回头一看,世界竟然又变成了,越早往家乡回的人,越早赚到了钱。
毕竟这个时代,早已不是只有大城市才能求发展,才需要高精尖人才了。
11年前的广西横州,当地年轻人还在纷纷外出打工,小伙子秦宗暖辞去了广东的工作,返乡务农,种起了甜玉米。
他当然不是想像父辈那样,只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他想打通玉米供应链里的各个环节。
秦宗暖牵头成立了鑫源果蔬,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他把生产出的玉米,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订单量达到近10万单/月。
同样赚到钱的还有27岁的黄轩。“农二代”出身的他,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后毅然选择回老家种玉米。依靠拼多多等平台,他不仅把甜玉米卖到线上,还把它“发扬”到了全国。
黄轩说,现在他的项目日供玉米超过1万斤,线上线下各占一半,“近两年都得了钱”。
除了鲜食玉米,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将玉米“吃干榨尽”,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再卖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他们在挖掘玉米每一个用途里暗藏的财富。
老谢所在的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和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经过加工后,卖到全国多个地方的奶牛场、养羊场。
老谢说,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秦宗暖、黄轩、老谢,这些新新农人正在让广西横州这个小城市,这个多年来隐藏在供应链背后的“玉米大王”,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搞种植、加工等;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是分拣、打包的能手。他们日薪最低150元,最高300元,旺季甚至可以月薪过万。
黄轩说,“种玉米让我买房买车,过上了农村人向往的生活”。
这话说的,就像城里人不向往这样的生活似的。
现在要劝一个年轻人留在大城市,可能要比劝他回老家更难。
4
问: 这些回家奋斗的人,是不是过上了和你完全不同的人生?
不,在有一件事上,你们还是很一致的。
当你每天在算计,今年最重要的一笔收入——年终奖时。
他们也在干着算计着今年的一笔大钱——对不少农副产品的生产者而言,年货节能否俏销,相当程度决定了这一年能否丰足。
春节前一个月,是家家户户采买年货的黄金期,也是全国各地农产品的重要销售期。
如果你想在春节饭桌上,炖一锅暖洋洋的羊汤、煎几块羊排,一家人围坐共享,拼多多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爆款金昌羊肉,你绝对值得拥有。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的散养羔羊,是“食百草、行千里”而出产,醇香味美、没有膻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当地,肉羊养殖也是最大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春节前也是他们最热闹的年货季。借助“直播+拼购+产地直发”的高速通路,客单价稳定在10斤300多元的金昌羊肉已经成为拼多多平台最受欢迎的爆款羊肉。
如果你想让春节假期的唠嗑时光更有滋味,满满一盘来自广东揭阳的开心果、腰果、碧根果,必须是你和七姑八姨打破尬聊、拉近距离的不二法宝。
“年关近了,这一年的营生,十之八九都落在年前这一个月。”拼多多平台上开心果品类排名Top 1的商家说,现在他们的拼多多旗舰店上开心果实时显示的拼单数量超过20万件。借助拼多多的渠道,广东揭阳的开心果厂家们可以将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免除许多中间的交易环节,让一瓶市售价接近20元的罐装开心果,消费者能够以12元/瓶的价格买到手。
如果你是个就地过年又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开火就能吃的金汤酸菜鱼、水晶虾饺、速热火锅,也能让你的异地年夜饭热闹又美味。
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国联水产的金汤酸菜鱼、水晶虾饺等预制菜是该平台的年度热卖产品。疫情带来的餐饮习惯变化加速了预制菜消费的普及。而供应链厂家的品质把控及新电商平台的销售助力,使得“简单烹饪即可食用”的预制菜日渐成为备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新年货”爆款。
这些来自老家的家乡味,温暖了异乡漂泊人的胃。
5
无论你是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在小城市奋斗。在如何过个好年这件事上,拼多多不会让你失望。
1月6日,拼多多联手逾百万品质商家及上千个农副产品品牌,共同启动“年货节”。期间,拼多多将以最高补贴比例达60%的“百亿补贴”资源助力消费者,并开启“好年货不用多等”的24小时急速发货通道。
在这个许多人依然要就地过年的春节,你可以在拼多多上买到那份你思念的家乡味。
丹东草莓、寿光蔬果、湖北莲藕、横州玉米、福建竹笋、甘肃羊肉、舟山、湛江、大连等地的海鲜及橘橙类水果品牌礼盒等精细化生产的地标和品牌农产品,也是拼多多此次热推的年货。借助“百亿补贴”、“万人团”的资源倾斜,这些过节必需品将持续保持价格稳定实惠。
除了心心念念的“老味道”,春节也少不了难得尝鲜的“好味道”。
在拼多多平台上,你也可以为准备年夜饭的家人,买到全球各地的生鲜好年货。
美国的开心果、智利的车厘子、新西兰的奇异果,加拿大的牡丹虾、新西兰的帝王鲑、挪威的北极鳕、法国的吉娜朵生蚝……与往年相比,拼多多百亿补贴今年为“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食客们准备了更多全球直采的好货、尖货,丰富广大消费者的新年餐桌。
这个春节,拼多多的年货供应不仅为各家各户寻找“妈妈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还要为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找寻“各地乃至全球的好味道”。
当然,如果你期盼的春节不止“舌尖上的年味”,拼多多也能满足你的更多期待。
今年的拼多多年货节,不仅实现了生鲜水果、坚果小吃、酒水冲饮、居家百货、美妆服饰、数码家电等全品类大促,平台还将贴合节日需求主打品质农货,联合全国品牌旗舰店,挖掘各地特色年货及全球顶尖好产品,倾斜“百亿补贴”、“万人团”等资源,力争让北上广深杭等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一站“拼”齐过年所需,广大乡村消费者实现年货升级。
和家人们一起吃顿年夜饭,给辛苦一年的自己买件新衣服,给父母换个新手机,给孩子买个新玩具……我们关于春节的一切热烈期盼,不过是这一件件具体小事的热闹实现。
无论选择在他乡奋斗,还是回老家找寻另一种可能,无非是想告诉爱的人,我们会过的更好的可能。
而生活对于普通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是曾经的向外走,还是当下的向回走,只要你努力,也总是能找到这种可能。
万家灯火生炊烟,柴米油盐又一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