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普通,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从大数定律角度看,随机变量向平均值收敛。这个趋势也适用于人群分布,绝大多数人都要落回普通人的轨迹中。就像正态分布图中展示的一样,两边极点位置人数非常地少,绝大多数人是居中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比别人强的,自己的小孩也是比其他小孩聪明的,就是自己是少数中的一位。因此,从开始就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经过现实的碰撞之后,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就痛苦不堪,甚至产生无尽的焦虑,甚至引发抑郁。
敢于承认自己的普通,敢于面对弱小的自己、普通的自己,正视眼前的现实,才能找到稍稍提升、变得更好一点儿的方法,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一点点。如果一味地逃避现实,坚持自己不是凡人,一意孤行,把遇到的不堪、苦难、不满统统归于他人、环境,只能吸引来更多的焦虑与痛苦。
我们都是普通人,经历的一些自认为独特的经历,放在大环境中,才会发现,很多人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记得高中时期,进入当地分数最高的实验班,所有同学都曾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刚进校,水平差不多了多少的,考试分数差距也不会太大,同一个分数上会有十几个人。但是,当时的我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只关注排名,当看到排名落后之后,就开始焦虑、痛苦,引发了连环恶性循环。那时候,自己过得十分痛苦,也认为只有自己才会那么痛苦。周围同学,看上去该笑笑,该乐乐,完全看不出他们的悲伤,而我自己内心充斥着慢慢的悲伤,无法排解。直到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摆脱了高中的魔咒,都敢于把自己过往的各种憋屈、难受吐露出来,那时候才知道,每个人面对的境遇都差不多,但是大家都觉得该面对还得面对,抱怨也没用,只能表面上依然乐呵,内心的悲痛自己咽下去。那是第一次,感受到,我曾自认为独特的经历,一点儿都不独特,大家都会经历这个过程,都会亲自感受那些情绪的起伏波动,只是,每个人,向外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表面的乐呵,并不能清除掉内心的悲凉。
每个妈妈,都会觉得自己的小孩更聪明,不一样,未来会出息。其实,时间会给答案,只有极小一部分的孩子,会表现得出众一些,大多数人,都会成为众多普通人中的一员。在新闻上多次看到类似的案例,满屋的奖状,听话的乖宝宝,突然抑郁了;居家备战考研,连续三年,未中,进了精神一员;没有考到满分,被妈妈骂了,离家出走了......望子成龙的妈妈,不愿意相信自己孩子是普通人,坚信会出人头地,只盯着分数来评价孩子,一步步地把自己的孩子推向了痛苦的深渊。自己都说普通人,为什么要求孩子成为极限中的一员呢?
终归有一天,我们得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父母是普通人,孩子也是普通人,普通人过好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一种福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