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自从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以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便超越了纯粹的物态意义;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凝练出自身独特的文化。侗族文化里最著名的有六件宝;米酒就是其中之一。《高山流水》米酒便产自山省坡脚下的原生态侗族村落;酒味香甜,造历史悠久、酿酒工艺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绿色健康;侗族民族风情浓郁,人们热情好客,米酒作为当地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酒文化,自古就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规矩。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侗族人喝酒不离歌,酒是歌的助兴剂,由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酒歌。边喝酒边唱歌不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也是侗族人相互交流、增加了解的酒俗。男女青年相聚相饮,可以借酒歌表达彼此的志向及爱恋;朋友之间相聚相饮,可以增进感情,以歌抒怀,驱赶内心的寂寞与忧愁;不同辈分之间相聚相饮,可以传授知识,讨教问询,谈今摆古,其乐融融。侗族的酒歌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酒席名目唱不同的酒歌,孩子满月酒唱满月歌,男女结婚酒唱新婚,生日过寿唱祝寿歌等,不同的酒歌表达不同的礼俗。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黎平侗族的居住环境大多数依山傍水,村寨都建于溪河旁,田坝中或山脚下,寨中鼓楼耸峙,村边古树浓荫,花桥横跨流水,风景十分优美。酒在侗族饮食中占有重要位置,常用来消除疲劳,各种节日喜庆、亲友交往,总以酒为礼,以酒为乐,家家都会自酿自烤米酒。 侗族的服饰以自仿自织的青布为主,夏秋配以蓝色,节日盛装配以银饰,与其它民族服饰有很大区别。 黎平的节庆习俗及活动主要有:祭萨、抬官人、对唱大歌、斗牛、“哆吔”(踩歌堂)、芦笙赛、唱敬酒歌、演侗戏、吃长桌饭等。 黎平侗族青年恋爱方式主要是“坐月堂”,通过对唱情歌来交流情感,表达爱意。婚恋自由,情投意合即可互订终身。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种罕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民间合唱音乐,为侗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主要流行于黎平县境内和从江、榕江与黎平接壤处。歌声如蝉鸣鸟叫、溪水奔流,自然和谐。其早在宋代就有记载,上世纪50年代方被音乐界发现。黎平侗族大歌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活动演出,1986年在法国金秋艺术节上唱响巴黎,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黎平县人民政府现正积极将其申报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 每两年一度的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是侗族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总展示,是侗族地区最盛大的庆典,逢双年的10月3日在侗都黎平举行。
千三欢聚节 黎平地扪村原分散到各地的1300户人家,每年正月11至15日都汇聚地扪,前来祭祀心中无所不能的女神--“萨”(始祖母),故称“千三欢聚节”、亦称“祭祖节”。节日期间安排有唱大歌、演侗戏、斗牛、踩歌堂等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长桌饭 是侗族最盛情的待客宴席。当客较多或聚餐时,为促进交流、增添气氛,便在自家的长廊里摆上长桌饭,放上侗家美食,宾主一席而餐,席间敬酒歌此起彼伏,情浓四溢,其乐融融。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婚俗 侗族婚恋自由,婚礼则因地区不同而各异,但拦亲对歌必不可少。娶亲当日,女方舅家表哥表弟在女方家门外路口拉上一条插有草标的绳子进行阻拦,与男方娶亲队对歌,不管谁胜谁负,新娘新郎均会备礼赠送。这是打破“姑表亲、心连心”旧俗后表示对新娘外嫁的一种婉惜与尊重。图为娶亲队担送礼品。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抬官人 “抬官人”意为抬着对侗乡有突出贡献的名人、官员,是在节庆活动中把活动掀到狂欢高潮的一项插曲。此项活动已有300多年历史。活动形式奇特,通过化妆表演,夸张地再现了过去的社会现象和传说,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祭萨 侗语的“萨”即为始祖母之意,“萨”是侗族人心中无所不能的神,侗乡各村寨都设有“萨堂”(祭坛),逢年过节,侗家人都要开展各种活动来祭奠她,以保佑村寨平安。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寨老议事 侗族村寨过去为加强联防、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管理内务而结款,用“款约”来维持社会秩序。
新中国成立
后,实行民族团结平等政策,结款现象不存,但今侗族民间事务特别是寨内公益性事务仍由寨老召集各房族族长商议而定。
拦路歌 客人在进入侗寨时,寨中女孩在寨门前将障碍物把路拦起,摆上侗家米酒,唱起拦路歌。客人若唱起“开路歌”,主人便将碍物逐一拆去,若不能对歌则需喝酒方得进寨。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踩歌堂 踩歌堂是侗族在节庆活动结束前的一种集体歌舞,宾主手牵手围成圈,伴着节奏明快的歌声旋转跳动,歌曲一人领唱众人跟,侗家人称这种歌曲为“耶”,它象征着侗家人的团结友爱,被称为“东方圆舞曲”。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