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先生有一位多产的太太,生的又都是女儿,朋友们根据着弄瓦弄璋的话。和姚先生打趣,唤他太太为瓦窑,姚先生并不以为忤,只是微微一笑道,我们的瓦是美丽的瓦,不能跟寻常的瓦一概而论,我们的是琉璃瓦”
从故事的开头,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时期,一位父亲对他的女儿们寄予的厚爱,姚先生的女儿们个个都生得俊,于是女儿们的婚事成了他最关心的事,如何使女儿们攀上枝头做凤凰,进而使姚家飞黄腾达,姚先生心中自有打算。
长女静静被姚先生安排嫁给了自己上司的儿子。但静静心怀傲气,不想被人诟病。于是与娘家人关系逐渐冰冷。姚先生自知做了一次赔钱的买卖。他后悔了,放任次女曲曲自由恋爱。结果曲曲嫁进了家境不太好的王俊业家。后面三女儿心心因为认错相亲对象,又赋予了真心,使得姚先生气得生了重病,期间大女儿来看望他,说了自己婚姻的不幸,姚先生彻底累了。
但是第四个女儿芊芊还有再小一点的端端、簌簌、瑟瑟,都渐渐的长大了,一个比一个美,姚太太的肚子又大了起来。想必又是一个女孩子,亲戚们都说:“来的好,姚先生,明年五十大庆,正好凑一个八仙上寿。”可是,姚先生只怕他等不及了。
“他想他活不长了。”
以前我总认为张爱玲最擅长写的是浪漫的爱情故事,没想到她在讽刺小说上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她在此小说中,描写的首尾两段姚先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有很强的对比性和讽刺意味。
本篇小说的背景大概是民国时期,也是当时张爱玲正生活的年代。她笔下的主人公姚先生在她心中无疑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某一类人群,而且是她所唾弃和鄙夷的一类人群。她发此感,与她复杂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我不知道张爱玲将自己定位成文中哪一个角色,在我看来她的性情与文中的二女儿最为相似,为了爱情,勇敢地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约束,放下身段去和一个心爱的人过出彩粗茶淡饭的日子。
同时,我认为姚先生一家,也可以当做当代一些家庭的缩影,孩子们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父母对孩子溺爱过度,全权包办有关孩子的所有事。从而使孩子的心里产生抵触,变得越发叛逆起来。我觉得父母和孩子最重要的是沟通。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发现各自身上的毛病,从而改正,达到双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