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明纪事(一)来历

清明纪事(一)来历

作者: 李加福1624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10:47 被阅读0次

          “清明佳节三月三,师傅踏青去游玩,南学里剩下顽童五六个,商议起来要打色子……”这是茂腔《王定保借当》中的几句戏词,我记得这是我小时候母亲唱给我听的,几十年 过去,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一到清明就又在我的耳边响起。  

          又到清明节,河水荡漾,杨柳青青,小草也已萌发出嫩芽,田野里一片春意萌发的气息。城里的人们都外出踏青看花,欣赏美景,而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从小生长在田野乡间,对踏青没什么兴趣,倒是清明寒食的吃饼卷蛋、荡秋千,吹柳笛这些习俗更让我记忆深刻。 我的思绪,随着春风,和着柳笛,伴着随风拂动的杨柳,回到儿时的时光……

           关于寒食的来历,我上小学一年级就知道了,并且印象深刻。 那时,我们村新的小学在村子西北角刚刚建成,我们村最有学问的张洪义老师,亲笔书写了校名,并转刻到校门东侧的墙壁上,用黑油漆上色。校园现在看来很小,但是在小孩的眼里已经很大了。院子西北角有三间瓦房,西边两间开间大,是两间教室,东头一间开间小,是老师办公室,当时只有一男一女两位老师,张老师是其中一位。  

           我上学时,村里共有四个年级,每个教室两个年级,老师讲完了一年级的课,一年级开始写作业,老师再给二年级讲课,讲完了二年级写作业,老师回头检查辅导一年级的作业,如此周而复始。有时候也会上大课,就是四个年级合并到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的学生搬着板凳到另一个教室挤着坐,这样同样的内容老师不用在两个班讲两遍。清明寒食的来历就是在节日前一天上大课的时候,由张老师给我们讲的: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被迫流亡,途中又累又饿,但是逃亡匆忙,并没有准备多少吃的,已经没有什么吃的了。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觉得汤很美味,就问什么肉,介子推骗重耳说是打到的野兽肉。后来重耳看到介子推走路一瘸一拐,才知道真相,感激涕零,发誓将来重获王位后一定重赏介子推。可是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在大臣提醒下,派人到介子推家中请介子推上朝领赏,介子推不慕虚名,便推辞不去。使者说你若不去,晋文公会亲自来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中时,家中已经空无一人。原来,介子推背着自己的母亲跑到绵山藏了起来,打算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下令火烧绵山,因为他知道介子推是个孝子,害怕烧死母亲一定会跑下山来。但是,晋文公没有想到的是,大火烧了一天,直至全山烧遍熄灭,也没有看到介子推跑下山。军兵上山寻找,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背靠一棵枯柳早已烧死。枯柳有一个树洞,洞内一片衣服撕下的白布,上面血书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家家户户禁止生火,必须吃凉的食物。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定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孩子们对这中夹杂古文的故事并不感兴趣,对窗外的流云,后面果园啾啾的鸟叫更感兴趣,在台下小声说话。张老师用黑板擦敲敲讲桌,让大家安静,并指着我说:“看看你们就知道说话,看看人家李加福,一直手托着下巴,认真听我讲!”

            这是我第一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让我记忆深刻,关于清明寒食节的来历也就随之印象更深。也许,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就是因为懵懂时期老师的一句表扬而在脑海中定型,成为我坚持的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纪事(一)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u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