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借你一双看清真相的“慧眼”

借你一双看清真相的“慧眼”

作者: 不是什么都能逗的 | 来源:发表于2022-09-11 18:35 被阅读0次

    成语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许多成语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如“三人成虎”“曾参杀人”。

    “三人成虎”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为了坚定魏王对他的信任,临出发前庞葱问魏王:“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问到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老虎时,魏王表示怀疑;而问到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老虎时,魏王表示“当然相信”。事实也是如此,后来很多人诬陷庞葱,魏王起初还替他辩解,最后竟然信以为真了。

    “曾参杀人”出自《战国策·秦策二》。曾参非常贤德,当有人告诉他母亲曾参杀了人时,她镇定自若地织着布,说“吾子不杀人”;当第二个人跑来这样说时,她“尚织自若”;当第三个人跑来这样说时,她吓得“投杼逾墙而走”。

    这两个成语的寓意相同,都是比喻说的人多了,人们就会把谣言当作事实。都说谣言止于智者,是魏王和曾子的母亲都不聪明吗?

    如果你看了汤姆·菲利浦斯的《真相:鬼扯简史》一书就会明白,谎言、谣言大行其道的例子古今中外非常之多,而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背后其实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原因。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假相得以传播并占据一席之地的七种模式,包括努力瓶颈、信息真空、鬼扯循环、缺乏想象等。上面两个成语的例子其实就是鬼扯循环导致的常见情形。

    鬼扯循环的出现是因为谁也不能依靠一己之力了解全世界,所有人都得不时借助他人获取信息。当不可靠的信息被一再重复时,给人的印象不是一件不实的事情被重复提起,而是让人越来越相信这条消息的准确性。

    作者以幽默作家兼记者的双重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历史上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鬼扯新闻,而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鬼扯都是以“一本正经”的面目出现的。

    年鉴制造商泰坦·利兹被竞争对手在报纸上造谣他已经撒手人寰,遭受司法不公的女子波莉·贝克在法庭上的精彩陈词在大西洋两岸影响广泛……这些假新闻持续了很多年的时间,甚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却没有人发现事情的真相。

    其实早在1734年,《手艺人报》就发现了新闻业界由互相抄袭导致的鬼扯循环——

    “一旦虚假信息登上某份报纸的版面,如果没有熟悉具体情况的人士及时介入辟谣,通常就会接二连三出现在所有报纸之上。”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在新闻业早期的不完善阶段才有的现象,那就错了。如今的自媒体时代,类似的鬼扯循环同样在上演,甚至由于自媒体审核的机制的宽松性和滞后性,该类现象较纸媒时代反而更加显得突出。

    一些大号未充分核实就抢先发布的新闻被迅速转发,就容易造成此类不良现象。而喜欢猎奇的读者在面对真故事和好故事之间的选择时,往往倾向于追求后者,对局面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作用。

    如果说在传统信息制造与传播模式下,“鬼扯”还具有一定的主体性,那么在如今数据为王的时代,“鬼扯”如果还能存在,必然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完成进化,甚至可能由与客观真相的背离演变成与主观预期的背离。

    这就对信息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同本书译者李立丰所说,信息本身并无色彩,赋予信息色彩的,不是信息的制造者,也不是信息的传播者,只能是信息的使用者。

    读了《真相:鬼扯简史》,对假新闻炮制的历史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相信我们再面对媒体上真假难辨的新闻报道时,会有比以往更加敏锐的眼光和更为理智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你一双看清真相的“慧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wq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