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的等待
我们相识在2018年11月,其实在自己的内心里一直有一种声音作为培训者来说,如何获得更好、更多的课程呢?有疑问有困惑,可是不知怎么解决,所以就成了我在课程打造方面的一个屏障。也许冥冥中就注定我和你相遇,在朋友圈突然看见一个海报,赫然的几个字吸引了我“化书成课”,感觉如获珍宝一样,在内心里默默的想到一个法则“吸引力法则”,相信相信的力量。因为种种原因,时间参加“化书成课”已是2019年6月的47期北京班,其实期待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相约北京
为期两天培训开始了,气质+智慧的女神袁老师,培训中总给惊喜的lina老师,贴心+专业制作的小苹果老师,(此处略去一万字)谁参加培训谁知道。
认知的提升,之前我们在用书开发课程时候会被整个书给限制了,就是掉在了书本作者所设置的角色内容中去了,很难去抽出自身来看,第一天的课程内容就将我的心结打开了,用一些方法论提炼出作者的写作的背后逻辑,为我的课程内容所用,而不是被限定在作者的思维里。
特别是在内容变学习活动环节中,困扰我多年的顽疾终于得到了解决,如概念性知识运用搭积木、连线法、破墙而入的教学活动来设计,课堂的气氛已下载就活跃了,而之前我基本采取的提问,学员不清楚,现场就会很尴尬。还有很多的方法论专注于化书的如:CSRP\GEEAT等等,便于我们将书中的内容提取出来,为自己的课程内容服务,两天慢慢收获开启自己精品课程的开发之路。
厚积薄发
为讲师插上翅膀的“化书成课”通过“化书成课”培训师们可以直接应用,特点是对我来说:
第一,将书本的内容用CSRP模型(choose筛选、sort分类、reorder重新排序、prioritize权重分配)整合,把书本的内容筛选出来,(自己以前是照搬,生搬硬套)进行分类整理,按照课程的内容进行排序,(自己以前是按照书本的内容,课程完全背书,是被书本的内容带着走)而现在转变了以前的错误的做法,背书是为了我的课程内容服务的,最后就是按照你自己开发课程所针对的人权进行讲解内容权重的分配,(自己以前完全是按照书本的比重,书中内容对多,少则少,全完陷入作者的思维圈)在这通过ASK模型找到你课程内容的驻足点,提升或者阐述的哪方面的东东。
第二,GEEAT化书法(吸星大法)是从书中提炼出有效的方法论,化书的基本流程是:确定课程方向、选定合适的书籍(一本或者多本)、梳理课程内容、确定课程价值(特别是商业课程特别重要)、搭建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转化、呈现规划。
自己以前完全没有“课程价值和设计课程内容转化”这两块的意识,现在才明白,没有价值的课程就是玩世不恭,只有确定你的课程价值才可以确定你的课程带来的收益,才会被市场与客户认可。设计内容转化对我的启发很大,特别是概念性知识、流程性知识,学习之后增加很多设计教学的活动,让内容“活”起来了。化书的精髓就是将书中的内容快速转化与输出,最后和你的经验融合形成独特的精品课程。
第三,两天的课程袁老师都是运用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我也是身体力行的体验了一次,直到袁老师说“建构=建立+结构” 是一套结构的方法论即:“结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为讲师插上翅膀的“化书成课”乘胜追击
“化书成课”他不是一次简单的公开课,他是一个强大的社群,这也还是我当初为什么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面对想转型的我,只有通过这样的平台,抱团才可以取暖,真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身后还有一群社群的伙伴,这也是给我很大的鼓励,一系列的社群活动来增加曝光度、专业度、美誉度,还有Money,从讲师到导师的进阶之路。
为讲师插上翅膀的“化书成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