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的过程跟跑步一样,也是静心的过程,只不过静态的多,思绪这个东西也是东一头西一头的,飘突的很。
不久前看的小破球,亘古不变的问题:肉体or精神到底谁更长久?最后的结尾好像更倾向于精神,每一份纠缠的眷恋都有一个格子间,死亡的境界也有三层:第一是肉体的消亡,第二是在他人心中的消亡,第三是在这个世上所有痕迹的消亡,这样看来百年之后真是一片白茫茫,执念和情怀又何处安放?
前半生做加法,后半生做减法,这份触动来自于一篇令人感伤的短文《我要去养老院了》,文中的老人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去了养老院,走前看着满屋子自己几十年经营下来的紫砂壶书画文玩摆件相册衣物等却带不走,因为养老院只有一间房,一张桌子,一个衣柜,他视如珍宝的林林总总在他人眼里也是珍宝吗?答案显然不会,在另一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东西反成了鸡肋式的负担。年轻的时候,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爱书爱音乐的我想象着床边窗户下沙发边都应该是我看书的好地方,于是这多了一张桌子,那多了一张椅子,大大的书柜,能坐的地方就有能看书的灯,家里满满当当,满心欢喜,及至年长一场病后无意中体会到空的意境之美,一个花瓶,哪怕插上两只芦苇,静静佇立墙边,四时光阴流转,忽有清风拂过,起伏跳脱的叶,背后变幻的光影,静中有动,动中含静。空其实才是最大的容纳,有最无限的可能。至此,想到了《三体》的一个情节:汪淼回忆在大三的一次信息课中,教授挂出了两幅大图片,一幅是画面庞杂精细的清明上河图,另一幅是一张空旷的天空照片,空荡荡的蓝天上只有一缕似有似无的白云,教授问这两幅画中哪一幅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答案是后者,要比前者大1~2个数量级。
哈哈,扯远了,整理了思绪并记录下来一两个小时,不失一种小乐趣,这是不是一种执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