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资料汇总,并非原创,放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我整理资料。请权重高的各位不要点,好意心领了。
(1)连词。
①表并列。译为“又”“和”“并且”,或不翻译。
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②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
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
③表承接,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
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④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⑤表假设,“如果”“假如”。
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⑥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
⑦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一般不译。
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⑧表目的,相当于“来”“为了”“以便”,也可不译。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代词。通“尔”,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你们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3)复音虚词。
①而已: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②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庖丁解牛》)
③既而:译为“不久”“紧接着”。
例: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口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