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动不动就给孩子报兴趣班,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别动不动就给孩子报兴趣班,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作者: Jiama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5:08 被阅读13次

这年头,盖天铺地的是兴趣班的广告。亲戚朋友都有不少动不动就想给孩子报个兴趣班,英语、乐高是必备款,其它搭配还有舞蹈、绘画、钢琴、跆拳道、游泳、棋类……

想给孩子什么都试试,能坚持有所长最好,不能坚持也可以开眼界拓思维。但事实上,如此这般地“普遍撒网”的形式真的行得通吗?

我们这边客户张姨有个刚好上幼儿园的7岁女儿,自从报了兴趣班以后,就总是诉求各种各样的苦处。

一、时时接送,苦了自己

进入大班后,幼稚园的课程安排明显比之前紧,数学思维课开始布置作业了,阅读和外教课也都增加了难度,每周还得准备一次全英文的小广播。

这些都需要花时间来完成。

张姨每天下班马不停蹄地赶到幼稚园,接了娃,再马不停蹄地奔赴兴趣班。娃上课时,就在教室外,腿垫着平板加班敲字,等她课程结束,再忍受着漫长的堵车开回家。

本来就很疲倦了,回家发现还有作业,还有要复习的课堂内容,焦虑感顿生! 

她常常抱怨就感觉整个人就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机器,每天围着孩子连轴转,太累了。

二、一心多用,伤了孩子

大人苦点也罢了,只要孩子学有所得,也是值得的。

但一次兴趣班上的经历,让张姨有了不同的感悟。

有一天,她送孩子去钢琴学班上课,发现跟她同组的两个小朋友都特别厉害,从熟手的程度,顺溜程度远远超过了她的孩子。

因为跟不上伙伴的进度,张姨的小孩大部分时候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根本插不上手,这对她的信心打击还是蛮大的,到后面,我看她都有点放弃参与的感觉了。

三个孩子,明明同一时间开始学的,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张姨跟别人家长一聊,才知道,人家没事就在家陪娃练习,常常给娃做出鼓励,还会记录下来,高速孩子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让孩子向老师提问

每次下课,都会跟老师沟通,问孩子的学习进展怎么样,哪方面需要加强。回家后,再根据老师提供的建议,放矢地复盘。

相比而言,张姨课后付出的努力实在是太少了!

这也怪不了孩子,那么多兴趣班,有限时间里,根本没法做到每样都能很好地训练。加上她的精力也被分摊,没法样样指导,搞成了孩子学了很多,但很多都没学好。

她甚至开始担心,这样的“打酱油”式学习,最终会让孩子丧失了兴趣,甚至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当两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这让人不得不去反思之前的选择。

兴趣班,恐怕不是报得多,孩子收获就多。东一榔头西一棒,又没时间练习,最后只会苦了大人又伤了孩子。

三、痛定思痛,是做减法的时候了

痛定思痛,反思之余,最后张姨还是选择给孩子做减法!

所谓的让孩子成长,并非心急就可以的。她静下心来与孩子交谈,问孩子,现阶段最喜欢做的,或者最想要学的是什么。 孩子虽然小,但还是很聪明地回答了 妈妈:那些兴趣班很多,但是因为太多了,我都不怎么喜欢。我更加喜欢你陪伴在我身边,又或者是带着我去跟其他小孩子交流分享。

经过各种筛选和挑选,最终大姨只留下了GrowAlong中外家庭匹配的平台。原因是这里面更加的贴近生活,有更多让孩子在家也能学到东西的好处。

据张姨反馈,她周一到周五晚上回家,可以给手机孩子,让孩子跟GrowAlong平台匹配的一个国外小朋友聊天,了解不同的生活,而且是在英语的环境下沟通,里面有老师引导,从小就让孩子接触这样的更宽广的视野。

其次,是在周末的时候,张姨恰好休息,而这个平台所提供的就是能让家长陪孩子,跟外国的家庭视频,根据课程主题上课。而匹配的老师也相当和蔼,教会了孩子很多东西。

很欣慰,张姨和她的孩子最终能找到自己最终的归宿。也许,人生是一个不断推倒重建,充斥删减的过程。我们在每一次取舍中,去认清事物本质与自身所需。做减法,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图片部分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动不动就给孩子报兴趣班,伤了孩子苦了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hl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