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8-15

2023-08-15

作者: 梧桐雨_72fd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22:04 被阅读0次

    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句的立意,意境,意象,这些都是绝句的创作要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绝句的创作要点之绝句的风格、格律及章法要求,然后交流一下绝句56法分类的今昔法。一、绝句的风格 在论及写诗的时候,极少有人会谈到风格。这里为何要谈及诗的风格呢。就是因为很多初学者,都喜欢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想到的东西都放在诗里。往往有时候一句一词或一字,单独看起来都很好,甚至是作者苦思冥想得来的。让他们改,却死活不愿意去修改,个人感觉很好。但往往他苦思冥想得来的东西,与全诗的风格不和谐,不协调,反而有损于诗意的表达。  我们说诗是有风格的,就像词一样,甚至不同的词牌适合写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都是比较明确的。比如鹊桥仙几乎是写七夕的专用词牌。比如满江红,是写大气磅礴、铿锵有声的题材的。诗,虽然没有这么明显的习惯,但不同题材的诗,其风格也是不同的。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那种豪迈悠然,轻松畅达的感觉,扑面袭来。这就是这首诗的风格。这里也写到了猿啼,但这种猿啼是阻挡不了作者志在远方的脚步的。如果这里写猿啼如杜甫那样写:“风急天高猿啸哀”,我们不能说杜甫这句不好吧? 但如果李白也这样写,把这种“猿啸哀”的感觉写进诗中,那么与全诗的风格就不相协调了 。 诗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有清新脱俗的,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有悠然闲情的,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有针砭时弊的,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抒发个人政治理想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抒发友谊的,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有抒发爱情的,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高亢的,有哀婉的,有意气风发的,有失落绝望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无论哪种风格,既然确定这种风格,这种气质,那么全诗都应该是和谐的。当然其中也有风格突变的,但这种变化也应该是有其规律的,有其基础的。有先扬后抑的如: “舞起邻家宅,灯红隔岸楼。 眼前多乐事,谁共我先忧。”先写乐事,但心中却忧,所谓“居安思危”也。

    也有先抑后扬的,如12岁的孩童周燕写的《学诗》:

    偎傍爷爷也学诗,呢喃燕语不成词。

    方家叔伯休讥笑,长大能吟未可知。

    先写自己写的诗不怎么样,但结句却表达自己的自信。所以说,变化不应该是无序的、随意的,变化对主题表达应该是有益的。请大家记住:在绝句中,无害即是害,因为绝句的字数少,应该惜墨如金,不能因为无害的东西浪费笔墨。

    二、绝句的格律及章法

    1、格律。绝句的格律有四种,平起式两种,仄起式两种,因为以前已经专讲了格律,这里不作重复。今天只简单讲一下几个较特殊的应该把握的地方。 一是邻韵相押的问题 。一般绝句的第一句,如果押韵的,可以押相邻的韵。这在宋以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苏轼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之二: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知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第一句入韵,但是押邻韵的。“侬”是属于二冬,而“童”、“中”都是一东。

    二是变体诗的问题。变体诗是在遵守一定格律然后加以变化而来的一种被很多人认可的诗体。在绝句中最常用的是折腰体,其特点是失粘而意不断。这种绝句的前后两联的平仄格式,都是本句平仄相间和对句平仄相对,符合格律要求。但第二、三句之间却失粘。简言之就是失粘不失对。全诗像人的腰折断了一样,所以称之为折腰体。比较有名的有韦应物的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首都是非常有名的诗,它们都是本联相对而二、三句失粘。大家看第二三句的平仄:

    上有黄鹂深树鸣(第二句)

    仄仄平平平仄平

    春潮带雨晚来急(第三句)

    平平仄仄仄平仄

    如果按正格的平仄格式应该是:

    中仄平平中仄平(第二句)

    中仄中平平仄仄(第三句)

    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

    大家看出来了吧,正格是要求第二句与第三句相粘的,而变格折腰体是失粘。

    同样大家看: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二句)

    中仄平平中仄平(第二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第三句)

    中平中仄仄平平(第三句)大家看第二句与第三句是不是也失粘了,这就是折腰体绝句。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折腰体颇有微词。但无论你是不是承认它是绝句的一种,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加以运用,能写出很好的诗来,都会是我们的收获。

    2、再谈绝句的第三句。凡是谈绝句章法,或者谈绝句技法,都很注重第三句,为啥哩。上节课我们已经略谈了一点,今晚,我们从另个角度再谈谈绝句的第三句,即第三句要用力。古人说,七言绝句,转换之妙,全在第三句,若第三句用力,则结句顺流而出。还有人说七言绝句的主题,宜落在第三句,第四句全作推宕,或指点,则神韵自出。这些论调都是特别注重绝句的第三句。所谓转换,就是我们说的起承转合的转,是全篇的关键。因此在第三句这地方要下气力。我们先看首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高明之处,令人回味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第三句用两岸猿声作旁衬,既丰富了江岸的景物,又起了衬垫的作用,于轻快流动的语势中巧妙地缓和了一下气势,这就使全篇有了起伏,不再直泻无余了。因而施补华《岘佣说诗》就曾指出:“中间却用‘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垫之,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语须缓,可悟用笔之妙。并称赞说:“太白七绝,天才超逸,而神韵随之。” 所谓“神韵”,不过是强调诗歌既要有意境,又要讲究韵味。当然这首诗在时间频率的处理上急语。急语,就是指的时间的频率,以后会讲到这个内容的,因为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讲多了大家不一定能接受,所以今天不讲。为啥绝句第三句这样重要呢。这是因为绝句只有20字或28字,在章法上想追求过多的变化,是不可能的,要追求句绝意脉不绝,所以第三句转处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所以我们在绝句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是初学,一定要在第三句上下功夫。别老围绕一二句去思考,要开拓思维,将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所以我们在以后一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第三句。同时,对绝句的创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五点:(1)起句用眼前景物兴起。注意,眼前景,能触发自己情感,千万别见啥写啥。(2)注意语脉的连贯,初学诗时,语意的连贯是重点。所谓读第一句,知有第二句,读第二句知有第三句,次第终篇,方为至妙。(3)第三句要下功夫,重点去构思第三句。(4)第三句要若即若离,即实际就是和一二句有“意”的衔接,离就只是形的分离,因为一首诗主题只有一个。 (5)第四句注意照应主题。

    三、绝句56法分类第二类:今昔法

    为了大家便于掌握,我把绝句56法大致分了类型,所以在讲的过程中必须打乱56法原来的次序。

    在56法中,第6法、第7法、第8法及第33、49法,用表示今昔时间的关键词(如“去岁、今朝”等)来连接整首诗的气脉,我们把这几法归纳成了第二类:今昔法。 由于需要讲的内容太多,如果要将主要的诗词知识讲给大家,使大家从培训班毕业后能成为真正懂诗词的人,我大概计算了一下,照目前的速度最少需要六至七年时间。所以最近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在三年的时间里完成课程。只有一个办法,删繁摘要并在每节课中适当增加内容。所以今天咱们就把今昔类五法全部交流完。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第五法差异耳。

    例如下面两首绝句:仁老寄墨梅

    宋/皱浩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例如下面两首七绝:解闷

    唐/杜甫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扬州逢李十二衍

    明/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往常青丝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例如:

    苏台怀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芜城歌

    明/王廷相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

    例如:

    过中渡

    宋/欧阳修

    得归还自欲淹留,中渡桥边柳拂头。

    记得来时桥上过,断冰残雪满河流。

    初发白河

    明/归有光

    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

    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

        第49法: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如:

    隋宫燕

    唐/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欲落旋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马嵬

    唐/贾岛

    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

    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今昔法运用这些表示今昔的关键词,我们必须考虑到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从而在短短的四句诗中,通过今昔对比来完成整首诗所想表达的主题。而既然有今昔,也就自然会在一二句铺垫,到第三句使用了关键词就要考虑转了,于是,章法自然就顺了。作业:

    1、基本作业(必做)

            七绝二首,题目自拟。用第33法、第49法,各仿写一首,并注明是哪一法。

    2、练习作业(选做)

            依第6、7、8法写练习绝句。

            说明:注意今昔对比。作业1必做,作业2各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可以全做,也可以不全做,也可以不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8-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ic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