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庄子的印象,只有高中课本上的一篇《逍遥游》。
《逍遥游》主要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人只有忘却物我,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凭借而能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不过这本书并不是直接分析庄子,而是以庄子为出发点,结合自己多年的职业经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这本书对我的感觉来说,更像是一部个人的“职场启示录”。
对于一个还未踏入职场的人来说,有些话,就算是看懂了,也未必能够深入理解,拥有切身的体会。不过对于有些语言,在我的生活中,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它的存在。
“显得不那么聪明的人,是见过比自己聪明太多倍的人。已知的海岸线越长,对无知的了解越深。自然而然会产生谦卑感。”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之中比比皆是,总是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在人群之中侃侃而谈,吸引了众人所有的目光,他们似乎满腹经纶,拥有博学之才。可是只要有人戳破这种气氛,提出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人的表情就会无比尴尬。相反,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往往都会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与他交流,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自己也不会因为无知而显得局促不安。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这种气质,就是所谓的“谦卑感”。
“用某种方式定义自己的好,就等于在定义别人的坏。用你的好衬托别人的坏,就是做了恶。如果你是弱者,跑到强者面前宣扬“不做坏事”,就是把比你强大的人定义成做坏事的人,是很蠢的行为。他隐隐觉得自己是一个愚蠢的人,一个恶人,又说不出来,干着急,就会找茬。”
这是作者分析的庄子有关人性的观点。我们似乎都在潜意识里认为我们是一个好人,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将自己放在了道德的制高点。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将自己的贫穷归因于自己的“好”,当别人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并且变得富有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将他们作为嘲讽的对象,这些人会认为是因为他们的“恶”,帮助他们取得了成功。而且,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心里面没有觉得亏欠谁,也没有特别想亲近谁,谁来了也不反对,谁走了也不留恋。”
我觉得这可能是最契合庄子思想的一句话了。这句话属于典型的“清静无为”,不为人世间的人际关系所拖累,淡定的看待每段关系的往来。能够达到这样的心态,生活中也就能平淡的看待其他的事情。我们可能都曾经受困于某段关系,却总也找不到逃离的办法,究其根本,就是我们无法对走进我们的各种关系淡然处之。
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偏向于碎片化了一点,没有系统的将庄子的思想讲述并加以分析,让我始终沉浸在作者所讲的案列和自身的经历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