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吗?

我们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吗?

作者: 刘余庆 | 来源:发表于2022-02-17 10:17 被阅读0次

    “社牛”是“社交牛人”的简称,形容那些在社交方面和谁都能游刃有余地交谈的人。

    简单来说,“社牛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在社交时不畏旁人眼光,不怕别人嘲笑冷落,随时随地都能和各种人“social”起来。这种令“社恐症”们望尘莫及的社交能力,常常制造出一种“谁尴尬我都不尴尬”的奇异氛围。

    那种天生“社牛”的一类人,哪怕是再紧张再严肃的氛围,只要有他们的存在,都是欢乐的,不管是自己认识不认识的人,他们都能够快速地和对方建立友情,总之对于他们而言,基本上就没有自己不认识的人,就没有自己打不开的尴尬。

    有意思的是,网上还有文章指出,“中国长辈是人类社交的天花板”,理由是他们有着“外星人来了也能套上近乎”的自来熟。

    这个年头,十个年轻人,九个“社恐”,日常出门低着头,生怕见着熟人得寒暄,家里来了亲戚,连厕所都不敢出去上;在电梯和领导狭路相逢,堪比恐怖片照进现实。社恐患者,浑身上下都写这一句话:“生人勿近,熟人也勿近”,更精简点说就是:离我远点!!!

    爸妈都摇头叹气:这么大个人了,总是扭扭捏捏,叫你跟长辈打个招呼跟要你命似的!“社恐”患者:能怎么办,现在年轻人都这样啊~ 等等,你听说过“社交牛逼症”吗?

    社交牛逼症:

    社交恐惧症的反义词,形容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无论和陌生人还是半生不熟的人,都能做到游刃有余的交谈。不担心别人的眼光,不担心被人嘲笑冷落,令社恐人群无比钦佩。如果说,“社恐”患者最害怕突如其来的目光,最渴望淹没在人群中,那“社牛”人士则是很享受在人群中被关注的状态。有他们出现的地方,就有源源不断的话题,几乎不会出现无话可聊的情况。“社恐”最害怕的海底捞庆生场景,对“社牛”来说,就是如鱼得水。

    “社牛”的人生格言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有网友总结了“社交牛逼症”的几大症状:

    “无差别聊天“:即能跟见到的所有人搭上话;

    “C位存在感“:指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成为人群焦点;

    “全方位交友”:指能跟所有人成为朋友;

    “自信感爆棚”:指在任何时候都非常自信,完全不畏惧他人眼光。

    部分“社牛”人群还非常有表演欲,给他一盏路灯,整条大马路都是他的舞台…

    但要说真正的“社交牛逼症”,还得看爸妈、爷爷奶奶们。和长辈逛街,时常感到疑惑:他们是如何自然而然地和陌生人聊在一起,并迅速打成一片的?

    对老一辈人来说,没有他们聊不下去的天,也没有他们交不成的朋友,不到半小时,彼此的家庭状况摸得门儿清不说,八百年前的陈年八卦全都能挖出来。

    其实,“社交牛逼症”最开始

    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出自一个名叫“双喜哥”的网红。在其原创短视频中,他经常自称“张牛逼”、“马牛逼”,然后做出一些隔着手机屏幕都让人尴尬地脚趾抓地的事情。比如在饭店吃饭时大喊:啊!太好吃了,是童年的味道;或是在地铁上大喊:我敢吃屎,你们敢拉我就敢吃!总之就是,为博眼球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真是会干扰到其他人的行为。后来,在抖音、B站上也出现了很多模仿视频,让人看了感到生理性不适。

    区别于哗众取宠或没有社会公德心到处大声嚷嚷的人,真正的社交牛逼症懂得保持适当距离,不会给人以压迫感,是真正讨喜的高情商人群。同时,在面对他人的出言不逊时,也能迅速出手,一招制敌。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性格开朗善谈的人,总是能更快给人留下好印象。这也让“社牛“们在职场上显得更如鱼得水,越来越多的“社恐”都希望能成为“社牛”。

    带给我们幸福感的,往往是别人的感谢、鼓励和肯定。它们会带给你许多动力,让你一整天都充满激情。

    反过来,带给我们烦恼的,大多数来源于什么呢?你会发现:它们大多来源于跟别人“不愉快的沟通”。

    我们大脑的演化,就是朝着“更加在意别人”的方向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机制:把对自我的评价和存在感,跟别人的注意和态度挂钩。

    但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交流恐惧?

    社恐的深层原因在于骨子里的自卑,而社牛的存在根植于自信之上;

    1,做一切能够让自己自信的事情。

    2,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安慰自己: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慢慢的,心理素质也就强大起来。

    当你意识到成为“社牛”能带来很多好处,且你有了根植心底的自信,不再惧怕来自别人的眼光,你离社牛也就不远了。

    “当你意识到别人很少想到你之后,你就不怎么关心别人怎么看你了。”(You will become way less concerned with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you when you realize how seldom they do.)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无尽的玩笑》(Infinite Jest)里的这句可以随时提醒我们——其实在别人眼里,你并没有你想象的那般重要。

    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说了句话,我觉得这句话简直是大智慧:“如果我不想邀请某人进我的房子,那我也不应该让他进我的脑子。”

    在最坏的情况下,对他人看法的焦虑可能会发展成消耗性恐惧,患上临床“选择恐惧症”(allodoxaphobia)尽管这还不算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担忧他人看法会削弱完成日常工作的能力,如做出决策。当你思考在特定场景下做什么时——比如当众发言时,你大脑中的“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简称BIS)就会随之激活,这会帮助你审时度势、决定如何行动(尤其是会考量举止失当带来的后果)。

    我们会担忧别人看法的原因之一在于,负面评价会导致羞耻感——被他人视为无用、无能、不光彩或不道德的感觉。因此,若我们十分看重他人眼光,就会产生这种感觉。害怕羞耻感确实说得通,因为研究明确显示,羞耻感既是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也是触发因素。人们花很大力气躲避羞耻,因此在社交媒体上释放美德信号(以某种言论显示自己站在道义一方,译者注)、给陌生人钱的行为就有了合理解释。

    但只要我们学会“减负”,许多人就能过得更好。我建议按下面的三个步骤做:

    1. 提醒你自己没人在意

    讽刺的是,我们因担忧别人可能怎么看自己而感觉糟糕,但实际上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无论正面或负面——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研究显示,我们总是会高估别人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失败的在意程度,导致过度抑制,拉低生活质量。

    “关注别人的看法,你就是他们的奴隶”

    2. 对抗羞耻感

    因为对羞耻感的恐惧常常会勾出对他人看法的过度关注,我们应该直面羞耻感。些许羞耻感有时是健康合理的,比如为了泄愤或因为不耐烦而口不择言。但更常见的是,这种感觉是很可笑的,举个例子,你因为忘拉裤子拉链而无地自容。

    几年前,我在快上完当年第一堂90分钟的研究生课时,才意识到裤子拉链开着。绝不可能没人注意到。之后,我意识到一件奇怪的事情:我感到自由了——当然不是自由地重现这一场景,而是不再担心会在课堂上发生极其尴尬的意外。裤链事件之后,我想不出更糟糕的意外了,结果我放松下来,度过了很愉快的一学期。

    3. 停止评判他人

    耶稣教导人:“不要评判,不被评判。”佛陀则说:“任何评判别人的人都会为自己挖坑。”也许你认为只有到死后才会因苛责他人而面临上帝的惩罚或因果报应,但这些说法在现世也很重要。评判他人就是承认人有资格评判另一个人,而这也是默认让他人评判你。

    我意识到,由别人看法所筑起的牢笼实际由我建造、维护、监守。我因此作出了呼应上面引文的句子:抛弃别人的想法,监狱之门大敞四开。如果你被囚于羞耻感和评判之牢,请记住自由的钥匙就攥在自己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ij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