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刚刚发布了《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详细的描述了2016年全国各地区的环境发展状况,全国的环境状况较2015年有了明显改善,充分肯定了各地区、各部门在环保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一.环境空气质量
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比2015年上升3.0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5.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9.1%。474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的酸雨城市比例为19.8%,酸雨频率平均为12.7%,酸雨类型总体仍为硫酸型,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
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生重度污染2464天次、严重污染784天次,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的80.3%,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占20.4%。其中,有32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超过30天,分布在新疆(部分城市受沙尘影响)、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北京和陕西。
二.水质监测情况
全国地表水1940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4%、37.5%、27.9%、16.8%、6.9%和8.6%。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对象的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10.1%、25.4%、4.4%、45.4%和14.7%。
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897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中,有811个全年均达标,占90.4%。春季和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均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近岸海域417个点位中,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分别占32.4%、41.0%、10.3%、3.1%和13.2%。
三.区域声环境监测
322个进行昼间区域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0分贝;320个进行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道路交通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6.8分贝;309个开展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2.2%,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4.0%。
四.自然灾害情况
全年共出现4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1961年以来第四多,全国有四分之三的县市出现暴雨,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强降水导致26个省(区、市)近百城市发生内涝;与2000年以来均值相比,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分别少14%、27%、49%、57%,直接经济损失偏多150%。全国没有出现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严重干旱,旱情较常年偏轻;与2000年以来均值相比,作物受旱面积、受灾面积、人饮困难数量分别少31%、51%和80%。
五.生态环境质量
2591个县域中,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的县域分别有548个、1057个、702个、267个和17个。“优”和“良”的县域占国土面积的44.9%,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
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6个,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97%。
深圳市天得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得一)是国内大气环保领域领导企业之一,致力于空气治理与净化技术及产品研发,向客户提供智能、高效、节能、安全的大气环保解决方案及服务。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一家环保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100多项专利与技术创新。
天得一始终秉承“安全无二次污染”的环保理念,御自然之力以治污,不断探索与创新大气环保的解决之道,为“重现天地之净”而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