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山东药玻怎么样,还能不能持有。他前段时间在65元全仓追进去的,接下来几天高兴坏了,可是现在感觉好痛苦。我翻了一下F10,哦原来是做疫苗瓶子的。
我想了想,这种针针到肉的时候还是不要装大仙了,怂一点还能做朋友。最后我跟朋友说不知道怎么办,让他自己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办。
先说下山东药玻这个公司吧。简单看了下财务数据(复杂的我也看不懂),今年净资产收益率6.61%,从2012年开始业绩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而且居然从2002年上市起每年都分红,真的是大方。所以公司质地还是不错的。
疫苗瓶子是个什么样的生意?2017年,中国的疫苗销售额大约是210亿元,人均2美元多,而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的人均达到40美元,低的也有20多美元,未来3年内中国人均有可能增长到6美元。
这是2019年初的数据,在没有疫情的环境下应该只是个增长空间不算太大,但是供需很稳定的行业。特别是在和平年代,需求量基本上就是跟着人口出生率等一些社会基本因素有比较大的关联。
药玻的股价在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涨过一波,关键是在后续的2008-2010熊市里还创了新高。2016年之后股价开始稳定攀升,再没有大的回撤可见底子不错。属于能够长期拿着吃利息,时不时还有惊喜的品种吧。
这是碰到了不和平的2020年,股价被撑到了天上。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什么。疫苗玻璃瓶全球只剩下2亿只,全球多少人口?这点瓶子是肯定不够的。就按照每人注射1次来计算,也要70亿只瓶子。确实不是每个人都会打疫苗,但哪怕只按20%的人口计算,也要十几亿只瓶子,更何况如果要打2-3针,需求还会更多。
目前市场上的药用玻璃主要是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制作,这些类型的玻璃会跟瓶内的药水发生较多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药水造成污染。为了更稳定的保存药水,中鹏硅玻璃一直都是行业内的黄金标准,所以也是比较合适作为covid-19疫苗瓶的玻璃。
山东药玻在普通疫苗瓶方面的产能是每年70亿只,但是中鹏硅玻璃瓶一年只能产2亿左右。其实公司过去几年的业绩稳定增长靠的并不是中鹏硅玻璃瓶,但是在疫苗概念的风口下,山东药玻确实有点被炒糊了。
山东药玻过去7年的扣非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是22.27%,历史平均市盈率是26倍左右,还是比较接近。股价76的那天公司的动态市盈率也飙升到了93.89,接近100倍了,难道一点都不怕吗?
下面开始跳大神,仅供参考。
我觉得有几个点值得思考一下:
目前好像没有太确切的说法宣布covid-19的疫苗瓶一定得用中鹏硅玻璃,只说中鹏硅玻璃是比较好的选择而已。药水和玻璃发生反应也是需要时间的,中鹏硅玻璃确实更好,但是如果某些批次的疫苗在近期确定的时间内会被使用掉,那是不是用低鹏硅玻璃瓶也可以?(只是一种猜测)
虽说疫苗瓶缺口是确定的,但是中鹏硅玻璃瓶的确定性还没有完全落地。
PEG现在是2.37,已经离1稍微有点远了。用一种不太科学的方法去对比一下股价吧。山东药玻从2018年底开始陆续出现上涨,当时11元左右,现在最高涨到76元,大概是1.5年对应7倍涨幅。拿神股茅台来对比下,最高1787元,对应7倍之前的股价是255元,这个价位出现在2016年6月前后。茅台涨7倍花了4年,而且中途还有几次像样的回撤和调整,药玻涨7倍却只用1.5年。(前提都是底子好的成长性股票,不是纯粹炒作的垃圾股,可比性将就一下吧。)
同样涨幅相比之下,时间跨度更长的意味着被市场接受的程度也越高。股民在有充分的时间思考之后仍旧坚持持有股票,所以股价的上涨每一步都踩得很实。时间跨度短的意味着短期获利盘很多,筹码也更加松动。房子的根基和墙壁不扎实,倒塌的风险就越高。
这就是为什么“酒不是用来炒的”出现之后,茅台股价依旧很扎实。而药玻从76跌到50已经不见了三分之一。
另外,疫苗是基础的公共医疗服务品,行业投入高、门槛高、风险高、回报周期长,它的产品属性和行业特性性决定了其商业模式必须是“以销定产”。最明显的就是疫情下销量增加,所以带动了产量也要增加。
由于疫情而出现的阶段性高增长能否持续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疫苗在投资上并不是一个市场前景足够广、商业模式足够优、安全边际足够高的赛道。
回到朋友的这波操作,真的一点也不666。因为价投可以不考虑卖出,但是追题材是要考虑的。
作为题材股今年买入山东药玻是很好的一个选择,特别是疫苗临床试验那段时间,疫苗玻璃瓶产能缺口的消息就开始满天飞了。在风吹起来之前,药玻是只很安分的股票,风口一来性质就有点变了,题材炒作的成分有点高。
追题材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反应速度够不够快?能从11块拿到76的是绝顶的高手,能从50以上买入70以上卖出的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可惜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我们都意识到自己是普通人,那还算好的,意识不到才可怕。往后药玻的股价如何波动依然不影响它继续是一个好股票,一个好公司,只是暂时没有了好价格。
股市里一定存在着一小撮波思维很敏捷,逻辑很通透,消息很灵通的投资者。这一小撮人在疫情来临的时候(也就是年初)就分析到了疫苗瓶子里有机会,所以早早地埋伏进去了。76元的高点对于谁有意义?对于那些提前卧底的人才有意义。
而普通人都是等到网上陆续出现信息了,知道瓶子不够了,才开始注意到相关的题材股。已经差不多年中了,股价都上50了。还有反应更慢的人,等到药玻的中报出来,利好消息出来,股价已经70了。这个时候开始大胆往前冲呀,不套你套谁。

题材股拼的是思维速度,要么早点进,要么别进。
有人可能觉得,你怎么知道76是高点,等疫苗瓶子需求落地,说不定会涨到200哦。
确实有可能。但是一些喜欢追高的人本身心理承受能力就不太好,要不然为什么不去买安全边际更高的股票呢?再加上眼看着板块来回轮动,有可能在回调的过程中就把药玻割掉了。
情绪容易跟着股价波动才是追高最大的坑。
这让我想起了螺蛳粉,今年也火了。
上半年中国螺蛳粉的出口量井喷式增长,总量约为750万人民币,是2019年全年出口量的8倍。到了7月份更感人,单月出口量超过上半年总值,达到785万元。
也是因为疫情,从这个角度看疫情倒像是一些企业的大风口。
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很相似的道理。其实螺蛳粉并不是今年出现的新鲜产品,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广西的亲们一点也不陌生。只要不放辣椒,贫僧也觉得超级好吃。
这么多年来螺蛳粉的味道一直都差不多,从初中第一次吃到现在,没有什么特别的改变。方便螺蛳粉(类似于方便面)也早就问世了。今年井喷并非是厂家为了迎合国内外消费者而在品质上做了提升,方便螺蛳粉品质味道一罐如此。既然产品的品质一直不变,那为什么多年来一直不火呢?
概括来说,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好产品大量接触消费者的风口。其实很多企业也一样,并不是不好,只是还没遇到一个能让股价翻倍的风口。
预期反复追高,不如多花大量时间去确定哪些是好股票,然后再花大量去持有。
明知道追高有毒还要吃,吃了又问怎么解,真的是……
卧底等风来,或许更适合慢一点的投资者。
【声明:文章内容为本人实盘操作,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自负盈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