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了不平凡,更不平淡......
捉摸不透
狡猾的病毒起初来自武汉海鲜市场,3个月的全国抗疫初见成果,又出来无症状感染者,海外输入,北京新发地欧洲来源的基因序列。
1月武汉加油,2月全国加油,3月世界加油,4月哈尔滨加油,5月吉林加油,6月北京加油...这是排比句,还是段子手的剧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22836/4a1f5777d095fbb4.jpg)
病毒可以在零下20℃,存活潜伏几十年,听着可怕,有点难以置信。不怕冷,不怕热,没有规律。疫苗和特效药出来前,人人都是易感者。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
步步惊心
春节后,高风险科室停诊。当人们关在家里,或者被劝阻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时,我们天天去医院,因为这是工作,为了生计必须去!当然,防护是每天的必修课,就像吃饭睡觉,成了我们形影不离的头等大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22836/0b923ec04757a49f.jpg)
3月底,随着形势渐渐缓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上议事日程。关停科室逐步缓慢复工,我们要求就诊患者不脱口罩,提供一些简单咨询,初步抗炎的配药服务。
5月初,在现有条件下,一人一诊一室,先做抗体检测,然后预约治疗。开始了口对口,心贴心的近距离操作。
如履薄冰
进院所有人被要求戴口罩,那么有几个地方,不脱,不成!
例如喉镜,胃镜,核酸检测咽拭子,病房插胃管,气管插管,口腔治疗......肤浅的理解下,喉镜胃镜,医生看着屏幕,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核酸检测和气管插管,医护人员三级防护。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22836/d4d8156ab9eb0b1f.jpg)
只有口腔治疗,近距离,长时间,口对口,大量唾液血液飞沫喷溅,气溶胶......我们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衣,N95口罩,面屏,双层帽子,手套,努力防护自己,天气越来越热,经常胸闷气短,脑袋缺氧,老年痴呆,湿透几套衣服。
每天出多少汗没法称重,但是到了饭点没有饥饿感,手上湿疹提前1个月报道,大量防护用品带给我们安全感的同时,也极大增加了经济成本。
人累,心累,如履薄冰!
常态化管理
本以为,熬过冬天,春天就不远了,但是夏天来了,好像没有脱口罩的迹象,维持常态化管理。那么我们这样的全副武装要持续多久,不得而知。
风险时刻就在身边,不能有麻痹思想,松劲心态,侥幸心理,厌战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22836/6892185b6c333437.jpg)
6.22周一,在组织的关心下,被要求全员去测核酸。希望笑口常开的日子早点到来,啥时候大家的嘴巴不再是一个隐私部位,我们只要正常防护即可,而不是把自己包裹在套子里。
最后有个想法,那个隔离衣的材料可以尝试设计成秋冬季的风衣,轻薄舒适,防风防水,还不太贵!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22836/8b5ec67f30d8b70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