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首尾呼应的小说更具连贯性,也更易引发读者的兴趣,但这一技巧却常为作家所忽视。首尾呼应,即在小说开头有效地引入相关人物、场景及主题,并在小说结尾呼应开头。下面几部电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P.J.霍根(P.J.Hogan)执导的《彼得潘》(2003):电影根据J.M.巴利(J.M.Barrie)的作品改编而来。影片明显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技巧,电影的开场白经过细微变换,再次出现在了影片结尾。电影开始,观众在荧幕上看到:“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只有一个例外。”电影结尾,这句话再次由叙述者讲出,它在深化主题的同时,也给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爱国者》(2000):电影以南卡罗来纳州的农场开始,又以它结束。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人们纷纷参战,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农场所象征的一切。电影开始,我们见到农场的田园生活平静而美好(这也是主人公战前的日常生活),但不久以后它毁于战火;电影结尾,幸存者重返家园、重建农场。这一幕象征着整个国家的重建。
史蒂夫·迈纳(Steve Miner)执导的《天荒情未了》(Forever Young, 1992):该影片对技法的运用更加细微。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内化为了情节的一部分,电影因首尾而更加精彩,其中,结尾更是点睛之笔。电影一开始,空军试飞员丹尼尔坐在驾驶舱内试图控制迅速跌落的早期B-25战机。后来,丹尼尔昏睡了50年之久。影片中,B-25战机反复出现,它象征着丹尼尔多年来错过的一切。他苏醒后,身体迅速衰老,但幸运的是,他得以和往日的挚爱重逢,这一幕中,B-25战机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电影开始,战机迅速下落;电影结尾,战机则在夕阳下着陆。
迈克尔·柯蒂斯(Michael Curtiz)执导的《银色圣诞》(White Christmas, 1954):电影通过首尾呼应的技巧,深化了情节和主题。电影将我们带回了二战,影片一开始,主要角色们在战线后表演滑稽剧以庆祝圣诞节,欢送他们敬爱的将军。结局是几年后的事了,主要角色们再次走上舞台表演滑稽剧以庆祝平安夜,致敬荣休的将军。
用好首尾呼应的技巧,你的小说将变得更加紧凑,线索将变得更加缜密,结尾将变得更加感人。写提纲时,有意识地使用这一技巧,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它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去雕琢意象和主题,从而使之内化为情节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