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避免出口伤人?让沟通充满爱。共读《非暴力沟通》

如何避免出口伤人?让沟通充满爱。共读《非暴力沟通》

作者: 乐乐的成长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3-02 11:27 被阅读0次

    有这样一句被广泛流传的话:

    我们用一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时间学会闭嘴。

    为什么要闭嘴呢?

    我们发现说话会伤人。

    语言通常充满暴力,很多时候,我们说出来的话,让自己和别人充满痛苦。诗人鲁斯·贝本梅尔说: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当语言是窗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彼此,找到了归属,感受到了爱,从而让人类大规模的合作成为可能,让地球文明理所应当地诞生了。

    当语言是墙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审判,仿佛置身囹圄,感受到了痛苦和煎熬,从而产生嫌隙,发生矛盾,甚至发生战争。

    正如,马歇尔·卢森堡教授提出的两个疑惑:

    1)是什么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相互伤害?

    2)是什么让有些人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依然心存爱意?

    而这两个问题指向了同一个答案:

    语言。

    我们被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影响,却不自知。

    我们塑造着语言,同时,也被语言塑造着。

    人类进化至今,依然无法一眼看穿对方心里想着什么,也无法像科幻片里的外星人那样直接读取对方想法。为彼此沟通搭建桥梁,让彼此相互了解的,就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常言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这个巧不是投机取巧的意思,而是让对方知道你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同时,也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更不会倾听对方。

    举个例子来说:

    一个小孩看见一间饮品店,想喝奶茶,便对妈妈说:妈,我渴了。

    妈妈掏出自带的水壶递过去。

    小孩说:我不要。

    妈妈问:你不是渴了吗?

    小孩面带愠色,说:我不渴了,坏妈妈,臭妈妈。

    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厉声道:你再胡搅蛮缠,我下次就不带你出来了。

    整个对话过程中,她对孩子发出的信息理解有偏差,妈妈可能就没注意到那间饮品店的存在,她也无从在对话中获取任何有效信息,所以,发火了。然而,孩子对妈妈的恼火也一无所知,他不知道妈妈没有接收到他想喝奶茶的信息,他更不知道妈妈可能连饮品店都没有发现。

    这就是我们最为日常的沟通,看似平常,却充满了「暴力」,经常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如何避免出口伤人?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也是我们3月的共读主题。我们将一起阅读马歇尔·卢森堡教授的经典之作:《非暴力沟通》。

    如果你有沟通上的问题,如果你想增进自己跟周边人的关系,如果你想跟家人建立温暖的关系,包括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又或者你想提高情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都可以读读这本书,或者读完这篇文章。

    当然你想更加深入地学习非暴力沟通,加入洋姜共读会,跟我们一起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共读、学习、练习这本书及其操作方法。

    01

    沟通是感受和需要之间的联结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与别人不同。

    这种不同基于每个人的认知差异,永远无法消除,只能通过沟通尽可能减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我们总用自己觉得的「应该」来解析事物,从而过滤掉我们认为不对的,不愿意相信的,剩下符合我们信念的东西。这种过滤机制,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它降低了心智消耗,让我们可以轻松生活。

    这种过滤机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让每个人都孤立于其他人,成为一个孤岛。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某天,你和一个室友一起回家。

    在路上,你会被一条广告牌上的文案吸引,你的室友会被一家皮具店吸引,但你们没有告诉彼此。回家之后,你们开始聊天。

    你问室友:刚才回家的路上有个广告牌,里边的文案写得真棒,你注意到了没有?

    朋友一脸疑惑,仿佛在问:有吗?我怎么没注意到。为了化解尴尬气氛,他说:路上那家皮具店,从外边看,很文艺很精致。

    这一回,轮到你错愕了。

    于是,本来可以促进感情的聊天,变成了尬聊,彼此都很失落。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它就是前边孩子问妈妈要奶茶的翻版,也是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可能遇到的「有色眼镜偏见」

    有色眼镜偏见来自 2 个方面:学习他人经验和自我总结积累。

    学习他人经验包括主动学习他人经验和被信任的人被动灌输两个方面。

    当我们遇到没有见过的问题时,就会主动去寻找他人相同和相似的经验,来处理问题。读书、看案例,都属于这一类。此外,我们还会被信赖的人灌输。比如,父母、导师等。

    自我总结积累包括自己的经验教训和自我思考的总结两方面。

    我们会用自己的经验教训解释客观世界。同时,我们还会通过思考总结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他人的经验,以及信任的人灌输内容,固化成默认处理方式,自动化处理信息。

    因此,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我们跟自己的有色眼镜偏见「共谋」的结果。

    客观存在本来没有什么偏差,但是经过脑海里有色眼镜的渲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在沟通时,我们通常会省去同步分歧的过程,进行「有罪推论」,从而产生矛盾,发生冲突。

    比如,

    一个女人怀疑丈夫出轨,她就会用出轨的想法判断丈夫的行为。回家晚了,就是跟别的女人鬼混了。打电话不接,就是身边有别的女人。在卫生间接了个电话,就是偷偷跟情人通话。

    禅宗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矛盾和冲突是表象,只有找到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才能架起彼此联结的桥梁。遗憾的是,我们通常直奔矛盾和冲突,下定结论,而不跟别人同步感受和需要,最终沟通失败,分歧加剧。

    因为喝水问题,妈妈和孩子都很生气。因为找不到话题,一对朋友感到失落。因为怀疑丈夫出轨,他的种种行为都像出轨。

    实际上,一个完整的沟通,需要我们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及其产生的感受进行描述,然后说出自己的需要,并提出请求。同时,我们也需要倾听对方对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和感受的描述,并说出他的需要请求

    比如,

    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要喝水,我就给你递给了你水杯,你却生气了(观察)。这让我无所适从(感受),我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需要),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突然发脾气吗(请求)?

    与此同时,在孩子描述自己的时候,给予全身心地关注,让孩子感到被重视。

    而,非暴力沟通,正是由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4 个要素组成。它让我们不单单关注冲突结果,而是关注发生在冲突结果背后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让彼此在感受和需要上联结,重新锁定目的,并以此为目标找到符合双方需要的解决方案。

    所以,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寻找彼此心理契合点的沟通方式。

    02

    沟通的本质是价值观的共鸣

    很多人觉得《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鸡汤书。其实不然。

    非暴力沟通被称为「爱的语言」,它虽不像汉语、英语、法语等民族语言,拥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或者文字,但,它超越了民族语言的指向性,直抵沟通本质,并能和任何一种民族语言融为一体。

    它独特之处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非暴力沟通也有自己的要素和语法。

    这本书详细描述了非暴力沟通的 4 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以及这些要素如何使用。

    前两章描述了语言产生暴力的根源,然后从表达出发,详述了 4 个要素的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紧接着,用两章内容描述了,非暴力沟通至关重要的另一面:倾听。最后,回到自我,告诉我们如何用语言爱自己,如何充分表达愤怒,何时选择强制力,如何重燃生活热情,如何表达感激。

    很多人以为说话就是沟通。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关注自己,都在自说自话。

    真正的沟通包括两个方面:表达自我需求、倾听他人需求,进而达成共识。然而,生活中,很多人连表达自我都不会。

    其次,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彼此认知的同频。

    作为一门「语言」,这本书还有很多辅导书,包括马歇尔博士亲自写的《非暴力沟通(实践篇)》、《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等书。在这些书里,除了对 4 要素的解析和大量的案例外,就是不停地在寻找彼此之间的相同之处。

    这跟《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的第三选择,异曲同工。柯维说:第三选择不是「听你的」,也不是「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的共同方法」,即第三选择。

    为了找到第三选择,首先要「我看到自己」,然后要「我看到你」,紧接着「我找到你」,最后「我和你协同」。这些操作比较抽象。但非暴力沟通非常具体地解决了这个抽象问题:用 4 要素表达自我需要,用 4 要素确认对方需要,在彼此共有的基本感受和需要中,化解冲突。

    为什么非暴力沟通能够轻松化解冲突呢?

    实际上,人类共有的基本感受和需要背后,隐匿的是我们的基本认知和价值观,从相同的价值观出发,我们看到的世界自然相同。各自解释产生的冲突,只是各自选择的出发点有所偏差而已。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吵得异常激烈的双方,所持的观点极为相似。这一点,在公司的会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观点持有双方,通常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层面看待问题,陷入单点思维,当放入系统之后,发现:原来彼此说的是一件事情的不同面而已。

    比如:一个部门管理者问 HR 要人,HR 执意不给。这位管理者的目的是提升部门效能,进而最大化公司利益。HR 的目的是缩减开支,进而最大化公司利益。它们的目的一致,只是解决方法不同。这样,彼此就应该完整表达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进而寻找新的方案。而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争论要不要加人。

    任何沟通的背后,都隐藏了一个相同的价值观,找到这个价值观,以此为基石,任何矛盾、冲突都会烟消云散。

    所以,从《非暴力沟通》开始,改变我们的表达方式,进而让自己变成一个充满爱的人。

    03

    用爱的语言,塑造充满爱的自我

    行为认知疗法认为: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改变这个人的认知。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关注当下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与需求,并诚实地表达自我,关切地倾听他人,学会与自我需求联系。

    这样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我们除了获得沟通上的便利,还获得了一份行动指南。通过非暴力沟通说出来的话,本身具备可操性语言特征,能够让接收者愿意产生互动与形成新的社交链,也让自己更加从容。

    关于可操作性语言,详见文章:《高效能人士,都在用这个方法沟通!

    前文我们讲了,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爱的语言,它的精髓在于觉察需求。

    经常长期练习,我们会发现自己做的事、说的话都服务于当时的某种需要。一旦能够觉察到这种需要,立刻就有无限选择等着你,这样我们就会感到自由。即便有时候,选择并不那么令我们满意,但我们知道,它是为我们的特定生活服务的,也会欣然接受。

    比如说,我们在表达或者听到「不」的时候,就不再认为它是一种拒绝,而会将「不」看成对某种需要的满足。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中,从此没有了不得不、必须、应该、无法等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字眼。我们会探索跟它们联系的需要,并根据我们的基本认知和价值观进行选择。当我们有了自己的选择时,这个选择就不再是被迫的,也就不会再反抗,与之对应的是,步入更加自由的生活中。

    比如,减肥。我们不再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不得不减肥。我们就能意识到自己可以选择减或者不减,并根据自己的基本认知和价值观作出决定。如果我们选择减肥,我们可能因为身体健康,可能因为身材好看,可能因为想加入某个社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跟他人无关。

    此外,非暴力沟通还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转化和消除愤怒,释放忧伤,合理化解冲突,真诚表示感激和宽恕。

    想象一下,一个人的所做所说都是自己的选择,身上没有一丝愤怒残余,能够与化解冲突,释放忧伤,真诚感激别人,并能宽恕别人,他能不幸福吗?

    非暴力沟通作为爱的语言,最终会成为爱的使者,让我们徜徉在爱的海洋中,尽情享受心与心的联结带来的爱和被爱的美妙。

    写在最后

    这本书里似乎给了我们一个非暴力沟通明确而又经典的表达式:

    我看/听……,我感到……,因为我需要……,你是否愿意……?

    然而,实操中,你会发现,这样说话太机械,太刻意,通常不够灵光。

    生活中,沟通永远没有固定式。我们每个人既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我们说话的方式也跟自己一样,独特而富有个性。

    那些想要用一个万能公式一劳永逸的人,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当他骂骂咧咧地说,这是鸡汤的时候,有人通过刻苦练习,将其内化为本领,最终成就了自己。

    记住,非暴力沟通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式,它是人与人沟通的本质,我们要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跟他人达成心与心联结的效果。

    作为一种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要我们不断联系自我,关注自我对话,向内看,切身体会当下的自我感觉,做自己的见证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非暴力沟通,更要不断发现新我,提升自我认知。

    所以,非暴力沟通,看起来特别简单,但真正要学会使用并非易事。

    让我们一起学习非暴力沟通,为我们与自我、与他人建立一座爱的桥梁,不断发现新我,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避免出口伤人?让沟通充满爱。共读《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ms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