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献给年轻的自己(四) 2020-07-07

献给年轻的自己(四) 2020-07-07

作者: 波哥007 | 来源:发表于2020-07-07 19:41 被阅读0次

人的一生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人比人得死”?

为什么说人与人的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区分”?

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的总结是因为时代在变,而我们的大脑没有变。我们的身体活在信息时代,但我们的大脑依然活在过去的时代,我们大脑提升的速度赶不上时代前进的速度,也许有人说我也不笨啊,我过的也很好啊,你都没有错,但用一生来衡量、用长期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却不尽然。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活在过去的经验中而不自知。我们经常为自己的电脑升级操作系统,却很少给自己的大脑升级操作系统。

对于我们远古的祖先也许没有印象了,但我们的大脑里还遗传着古代先租印记,让我们生活更好,那我们遗传了祖先什么样的思维印记呢。

第一,熟悉就意味着安全。远古时代的祖先们,他们没有我们现代人的判断生活环境是否安全的技能和工具,也没有任何现代科技手段鉴别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放心食用。那对于我们的祖先们识别是否安全和躲避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熟悉的也是安全的。这样他们可以安全的生存下去,轻易不会去冒险。在科技落后、思维方式简单的他们,这种方法能够让他们更能够生存下来,活得更长,繁衍更多后代。

在远古时代,祖先们因为受制于交通工具及信息工具,他们的生活半径也就在方圆50里左右,他们用他们祖先传下来和自己积累的经验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对于新鲜事物一般不敢触碰,甚至抵制。

这种靠经验生活和决策的方式对于祖先来说有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快速有效,所以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也形成了现代的人们形成“习惯性防卫”,对于和自己过去做法不一样的东西,就先怀疑事情的可行性。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现代人做决策的依据。

第二,从众心理。本来你做的事是正确的,但看到其他人都不像你一样做事,你就会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你也就很难再做下去了,也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做事了。在一个简单的没有变化的环境里,从众心理对我们的祖先也许是有成本的,因为在这种环境下,集体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一个人在大街上仰着头巡视天空,不一会就有另外一个人也仰头看天空,接着第二个第三个,跟随着其他人也抬头看天空中有什么东西,其实这些人没有了解到的是第一个仰头看天的人是因为他流了鼻血,想想这是多么可笑,要是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是否会崩溃呢,不信你自己想想,绝大部分人会有这种现象。

以上就是我么现代人遗传了祖先的思维模式,和祖先一样用经验、用大众的做法、用经验左右我们的生活,左右我们的决策。

我们祖先活在简单的、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但我们的现代人呢:交通上享受着地铁、高铁、飞机还有自己的小轿车等,信息上纸质书、电子书、电视、互联网、斗音、今日头条等,商业上各种行业应有尽有,商业模式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也就是我们生活急速变化的时代,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看看下面的数据:

如今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收量相当于17 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 年阅读量的总和。

对Facebook而言,一天代表新增32亿条评论、3亿张照片,信息量达10TB;对Twitter而言,一天代表新增2亿条微博,约有50亿个单词,比纽约时报60年的词语总量还多一倍,信息量达7TB;对淘宝而言,一天代表千万量级交易,1.5PB原始记录。

据统计中国每年出版的纸质书45万种,那加上以前出版的,以后出版的,再加上电子书、音频视频呢,究竟有多少反正我是算不清的。

还有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非常努力,但往往生活和事业并没有多大起色,大多数人像风箱里的老鼠,总是太不出来“老鼠赛道”,同样的故事总是重复的发生着。

那如何在这秒变的时代,信息妙传的时代,交通秒达的时代,在这没有确定性可言时代,我们如何在这不确定性的时代找到自己的确定性呢?

虽然人生的经历不同,但人生轨迹基本上是相似的,要想不重复走老路,就要在大脑上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用更高级的临界知识(来自成甲《好好学习》)、更高级的操作系统替换掉自己旧的认知系统。

以前大家拼的是知识的数量,现在知识的数量与广度已经成几何级增长,拼知识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后来又进入到拼知识的获取速度,但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获取速度越来越方便,且成本极低,几乎任何知识几秒钟就可以在百度或谷歌上搜索到,拼知识的获取速度也已经没有优势了

那么我们现在拼什么?拼的是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而且这个时代已经来临。

成甲把认知深度叫做“临界知识”,也就是知识到达一定深度可以产生爆炸的效果,这有些像复利曲线,复利曲线最初阶段是缓慢上升的,当到达一个临界点(可以说是拐点)后,就变成陡然上升的曲线,这时人们才进入了“开悟”起点,但这必须经历前面缓慢上升的阶段,这个阶段必须有耐心,有恒心。

这些道理谁都懂,谁都知道,但知道不等于做到,就好像有人说世上最长的距离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这句好一点都不考张。

一个人那如何在成长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避免掉很多坑,少走弯路呢?如何避免掉进年轻时因为认知问题而掉进去的井呢?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献给年轻的自己(四) 2020-07-07

    人的一生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人比人得死”? 为什么说人与人的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为什么“...

  • 献给年轻的自己

    迷茫,原因只有一个: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别忘了,只有付诸行动才能造就一个人。 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阻碍我们前行...

  • 奔四中年不年轻,毅然再踏考证路

    书友们:谨此献给年轻的忠告,唤起中年的醒悟 忽然发现自己37了,不再年轻。 时光如飞,不知不觉地到奔四...

  • 献给年轻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都在羡慕那些有生活阅历的人 一些独特的经历让他们总能 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找一种稳态 我羡慕他...

  • 献给年轻的我们

    在当今生活中,活在当下。 我生活在美丽繁华生活中,每天看着不同的人们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着。也许他们的心是累,...

  • 致爱情

    年轻时 你做了一个决定 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爱情 后来你没死 年轻替你抵了命 @

  • 还年轻

    年轻时 你做了一个决定 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理想 后来你没死 年轻替你抵了命

  • 青春

    年轻时,我做了一个决定 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爱情 后来我没死 年轻替我抵可命

  • 滚蛋吧!肿瘤君

    此篇献给和我一样不懂得珍惜自己身体的年轻人。 ...

  • 赞歌与悲歌

    所有赞美的话,都献给你 ——在我年轻的时候。 所有悲伤的眼泪,都留给自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献给年轻的自己(四) 2020-07-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mz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