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献给年轻的自己(四) 2020-07-07

献给年轻的自己(四) 2020-07-07

作者: 波哥007 | 来源:发表于2020-07-07 19:41 被阅读0次

    人的一生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人比人得死”?

    为什么说人与人的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区分”?

    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的总结是因为时代在变,而我们的大脑没有变。我们的身体活在信息时代,但我们的大脑依然活在过去的时代,我们大脑提升的速度赶不上时代前进的速度,也许有人说我也不笨啊,我过的也很好啊,你都没有错,但用一生来衡量、用长期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却不尽然。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活在过去的经验中而不自知。我们经常为自己的电脑升级操作系统,却很少给自己的大脑升级操作系统。

    对于我们远古的祖先也许没有印象了,但我们的大脑里还遗传着古代先租印记,让我们生活更好,那我们遗传了祖先什么样的思维印记呢。

    第一,熟悉就意味着安全。远古时代的祖先们,他们没有我们现代人的判断生活环境是否安全的技能和工具,也没有任何现代科技手段鉴别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放心食用。那对于我们的祖先们识别是否安全和躲避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熟悉的也是安全的。这样他们可以安全的生存下去,轻易不会去冒险。在科技落后、思维方式简单的他们,这种方法能够让他们更能够生存下来,活得更长,繁衍更多后代。

    在远古时代,祖先们因为受制于交通工具及信息工具,他们的生活半径也就在方圆50里左右,他们用他们祖先传下来和自己积累的经验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对于新鲜事物一般不敢触碰,甚至抵制。

    这种靠经验生活和决策的方式对于祖先来说有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快速有效,所以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也形成了现代的人们形成“习惯性防卫”,对于和自己过去做法不一样的东西,就先怀疑事情的可行性。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现代人做决策的依据。

    第二,从众心理。本来你做的事是正确的,但看到其他人都不像你一样做事,你就会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你也就很难再做下去了,也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做事了。在一个简单的没有变化的环境里,从众心理对我们的祖先也许是有成本的,因为在这种环境下,集体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一个人在大街上仰着头巡视天空,不一会就有另外一个人也仰头看天空,接着第二个第三个,跟随着其他人也抬头看天空中有什么东西,其实这些人没有了解到的是第一个仰头看天的人是因为他流了鼻血,想想这是多么可笑,要是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是否会崩溃呢,不信你自己想想,绝大部分人会有这种现象。

    以上就是我么现代人遗传了祖先的思维模式,和祖先一样用经验、用大众的做法、用经验左右我们的生活,左右我们的决策。

    我们祖先活在简单的、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但我们的现代人呢:交通上享受着地铁、高铁、飞机还有自己的小轿车等,信息上纸质书、电子书、电视、互联网、斗音、今日头条等,商业上各种行业应有尽有,商业模式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也就是我们生活急速变化的时代,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看看下面的数据:

    如今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收量相当于17 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 年阅读量的总和。

    对Facebook而言,一天代表新增32亿条评论、3亿张照片,信息量达10TB;对Twitter而言,一天代表新增2亿条微博,约有50亿个单词,比纽约时报60年的词语总量还多一倍,信息量达7TB;对淘宝而言,一天代表千万量级交易,1.5PB原始记录。

    据统计中国每年出版的纸质书45万种,那加上以前出版的,以后出版的,再加上电子书、音频视频呢,究竟有多少反正我是算不清的。

    还有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非常努力,但往往生活和事业并没有多大起色,大多数人像风箱里的老鼠,总是太不出来“老鼠赛道”,同样的故事总是重复的发生着。

    那如何在这秒变的时代,信息妙传的时代,交通秒达的时代,在这没有确定性可言时代,我们如何在这不确定性的时代找到自己的确定性呢?

    虽然人生的经历不同,但人生轨迹基本上是相似的,要想不重复走老路,就要在大脑上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用更高级的临界知识(来自成甲《好好学习》)、更高级的操作系统替换掉自己旧的认知系统。

    以前大家拼的是知识的数量,现在知识的数量与广度已经成几何级增长,拼知识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后来又进入到拼知识的获取速度,但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获取速度越来越方便,且成本极低,几乎任何知识几秒钟就可以在百度或谷歌上搜索到,拼知识的获取速度也已经没有优势了

    那么我们现在拼什么?拼的是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而且这个时代已经来临。

    成甲把认知深度叫做“临界知识”,也就是知识到达一定深度可以产生爆炸的效果,这有些像复利曲线,复利曲线最初阶段是缓慢上升的,当到达一个临界点(可以说是拐点)后,就变成陡然上升的曲线,这时人们才进入了“开悟”起点,但这必须经历前面缓慢上升的阶段,这个阶段必须有耐心,有恒心。

    这些道理谁都懂,谁都知道,但知道不等于做到,就好像有人说世上最长的距离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这句好一点都不考张。

    一个人那如何在成长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避免掉很多坑,少走弯路呢?如何避免掉进年轻时因为认知问题而掉进去的井呢?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献给年轻的自己(四) 2020-07-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mz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