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白的行路难

李白的行路难

作者: 我爱小清新_5a54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20:01 被阅读0次

    大家晚上好,今天开始我们第二阶段的天涯共读,创意语文天涯共读第一阶段二十个课时内容可以关注学习报公众号,更多精彩也可以关注创意语文精品图书《文化积累,美文阅读》,第二阶段我们分享的主题是:知人论世,穿越唐风宋雨。陈琳和您共读唐宋著名文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共读《李白——一生悲苦谁人听》

    也许,我们心中的李白应该是这样的:

    一剑一酒做诗仙,潇洒不羁李太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但生活可能是另一种样子出现,我们从李白的李白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千古绝唱,写尽他一生的豪情的《将进酒》说起。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如此短暂,该怎么办呢?李白的做法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李白的经典表达。既然人生这么短暂,那就及时行乐吧,可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明月啊!李白真的“得意”吗?这首《将进酒》写于李白晚年。他已经经历了大半个人生,他所追求的远大抱负还没有实现。当年供奉翰林“龙巾拭吐”、“御手调羹”时,他确实得意过,但是不久他就陷入失望之中。唐玄宗需要一个会写诗的弄臣,而李白却想像谢安一样“为君谈笑静胡沙”,所以他才落得个“赐金还山”结局。李白并不“得意”。但李白却把失意过得和得意一样,把满腔愤懑化为了豪迈。

    “人生得意须尽欢”,背后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挥霍;“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他只想长醉,不愿醒来。这情绪不是欢乐,而是激愤,因为现实中的世界他所面对的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无法排遣寂寞,只能举杯消愁,生活中的他愁太多了,岂是三杯杯能消去,恐怕是喝什么酒,喝多少酒也不能能解这万古之愁。那么李白的人生余多“愁”,陈琳老师个人的概括是:

    一地鸡毛,凄惨寂寞。这一点从李白的很多诗句都可以读出: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我们一起看:李白人生不幸知多少。

    1.出身刑商,科举无路

    2.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3.遍干权贵,伯乐难逢

    4.终南捷径,此路不通

    5.入赘宰辅,徒留笑资

    6.孤高不羁,良机无缘

    7.生逢盛世,报国无门

    8.文采出众,倡优翰林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原因之一:出身刑商,科举无路。

    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很地下的,《唐六典·户部尚书》记载:“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士、农、工、商”四民中“商”是最低层次的,这样严格区分“士农工商”四业,就把工商之人排斥于官场之外。唐太宗在制定“官品令”时说:“朕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这就明白了,后来李白“供奉翰林”,赐金放还,不过是玄宗皇帝延续祖上的规定,“厚给财物”而已,骨子里,人家是瞧不上你的。

    不光商人不能做官,对犯罪之人及其家属入仕也进行了限制。唐朝规定刑家之子不得入仕,犯有谋反等重罪者,家属也将“缘坐”,或被没为官奴婢,或处以徒、流。李白很不幸,这一条也占了,据记载:“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其父)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这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潜还广汉”,也就是他的父亲是偷偷跑回广汉的,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家室被放逐西域的。这样的出生决定了,李白的科举之路不通。我们看李白的第二条路:仗剑去国

    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自我介绍:“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可见李白确实是练过剑术的,他在诗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等诗句很多。按照他诗中的说法,曹植七步成诗,他十步一尸,而且杀的很洒脱,我这里一直持怀疑,我们不知道唐代的司法机构是不是对人命答案就不查不问,但《永徽律》记载:打架斗殴,先打四十竹板子;持械斗殴,六十大仗起;伤人身体发肤方寸大小,仗八十;持弓箭刀矛斗殴,哪怕没砍着,照样仗一百。情节最严重的,斗殴打死了人,绞死;持械伤人致死,斩。

    处罚一点都不比今天轻松。别说仗剑杀人,哪怕只是持有兵器和人对峙,说不定都会被报官捉走,大木棍子打六十下之后,小命能不能保住还两说。个人感觉李白诗句表现的更多是心理的豪情,理想的快意人生。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有: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

    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意思是:我风流少年之时,去京洛从事游遨干谒。腰间挂着延陵剑,身穿玉带明珠袍。曾经与斗鸡徒闹别扭,他们伙同五陵豪士。组织邀遮成一伙玩命之徒,对我一人威胁、煎熬。你冲开万人丛,鞍马都躲避闪开。 赶去清宪台告急,宪兵把我从北门解救出来。从零星资料中知道,陆调是一个下级官。李白困居长安时曾经被一群有背景的地痞流氓欺负,失去财物,还被群殴,幸得陆调搭救。可见,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出发到““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到“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的游历之路,未必如我们相信的美好。

    接下来,我们看,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原因之二:遍干权贵,伯乐难逢。

    前面,我们度过一类诗歌,干谒诗,干谒诗作为一种带有明确请求援引目的的诗歌类型,自汉以来,历代都有,而在唐尤为壮观,不仅创作队伍庞大,数量可观,诗人谁个不干谒呢!

    杜甫“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但在长安却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白居易年轻时去参加科举考试,刚到京城,便拿着自己所写的诗歌去拜见著作佐郎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啊!”然后打开诗稿,看到第一首诗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由得连连赞叹,改口说:“有诗如此,怕也居之不难了。” 此后,顾况逢人就谈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王维通过干谒才发现:原来状元就是给自己准备的。

    李白干谒过哪些人呢?

    李白20岁,到成都拜谒益州长史苏颋。苏颋称赞李白 “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如比肩也。”但表扬完就结束了,李白也继续回家“广之以学”。

    李白第二次出蜀,在扬州干谒朱门,未果。散金三十余万。

    李白三十一岁,干谒无门,穷困潦倒于长安。第二年,有洛阳,遇见杜甫,高适,和杜甫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和高适:友谊的小船翻了。

    我们统计一下

      李白27岁,到安州拜谒安州都督马正会。

    诸人之文,犹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光明洞彻,句句动人。

    727年—729年,李白在安州拜谒安州长史李京之、裴长史。

    730年夏,李白入长安,拜谒宰相张说之子张垍,寓居玉真公主别馆。

    730年秋,李白拜谒邠州司马李粲、长史昭。

    730年冬,李白拜谒坊州司马王嵩。

    742年,秋,长安,遇见贺知章,金龟换酒,被称为“谪仙人”

    开元八年,青年李白拿着自己的诗稿拜见渝州刺史李邕。结果李邕冷笑着对身边人说,这年轻人,有才是有才,但是还太年轻,现在把他举荐出去他怕是连命都保不住,或许等他摸爬滚打几十年就明白什么是人生了。

    本来去之前李白满心自信,刚刚得到高官苏頲赞许的他正意气风发,期待着李邕对自己的夸赞。可是,一个冷笑,毁了他所有的希望,直到这希望化成了愤怒,最终发泄在那首著名的《上李邕》中。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为什么同样是地方长官,李邕对李白就不以为然呢?主要是这两个姓李的都有点恃才傲物,加上年少的李白难免有点轻狂,所以没被李邕看上。李邕这个人也是很有才的,当然不及李白,但是他恃才傲物的劲头一点也不比李白差,唐玄宗封禅泰山那一年,李邕在汴州见到回程的皇帝,给皇帝献了一首词赋,皇帝说写的不错,李邕被皇帝一夸,得意忘形了,他说就我这个水平,可以当宰相。

    这话一出,把宰相都得罪了,加上李邕本人也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而是贪赃枉法干了不少坏事,姚崇不喜欢他、张说不喜欢他,更厉害的是,李林甫也不喜欢他,这就要命了,被李林甫这种人不喜欢,搞不好会没命的。

    然后李邕就被李林甫各种害,终于死了。

    闻知李邕死讯,李白表达了他的缅怀,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这样写道”君不见李北海,迎风好奇今何在“。

    二十岁干谒李邕,血气方刚,十四年后,三十四岁干谒韩朝宗的时候,有怎样一番滋味呢?

    李白一上来就表达了他对韩荆州的高度仰慕之情。这马屁拍的相当坚决并且有技术含量,然后就是礼节性地狠狠地夸了自己一番希望韩朝宗能提拔他。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李白这马屁拍的相当坚决并且有技术含量,急切希望韩朝宗能提拔他。

    李白说,只要被韩荆州夸一句,身价立涨十倍,略显荒唐。不过,李白段末却说:"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意思是:只要你愿意把我点出来,我就是毛遂!言外之意是说,我有毛遂一般的经世之才,这句话体现出他十足的自信。

    李白这样盛赞韩朝宗,但韩朝宗却不理会,可能此刻心里正想:你的马屁拍的不错,但我还是喜欢带孟浩然一起玩。为什么以推贤进士著称的韩朝宗就看不上李白呢?明天我们继续阅读李白的行路难

    课件一个地方错误,李白杜甫相见是744年,李白四十三岁

    昨天我们说了李白的干谒之路,为了获得进身机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一次次折下不屈的脊梁,特别是这次,对韩朝宗马屁拍的相当坚决并且有技术含量,然后就是礼节性地狠狠地夸了自己一番希望韩朝宗能提拔他。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李白一上来就表达了他对韩荆州的高度仰慕之情。这马屁拍的相当坚决并且有技术含量,然后就是礼节性地狠狠地夸了自己一番希望韩朝宗能提拔他。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一辈子就算没有封疆拜侯也没关系,只愿结识一下您韩荆州就够了!这像极了韦小宝初见陈近南时所说的那句话:"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韩朝宗并未在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功绩亦是平平,可李白却赞其有"周公之风",实属过誉;李白又说,只要被韩老夸一句,身价立涨十倍,略显荒唐。不过,李白段末却说:"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前人有毛遂自荐的佳话,李白据此称道:只要你愿意把我点出来,我就是毛遂!言外之意是说,他有毛遂一般的经世之才,这句话体现出诗仙十足的自信。

    李白这样盛赞韩朝宗,但韩朝宗却不理会,可能还会想:你的马屁拍的不错,但我还是喜欢带孟浩然一起玩。为什么以推贤进士著称的韩朝宗就看不上李白呢?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李白的行路难。

    韩朝宗虽然为官庸碌无为,但有一个优点:喜欢举荐晚生后辈,他先后将崔宗之、严武、蒋沇等人举荐到朝廷,消息传开后,韩朝宗就成为了读书人心目中的“伯乐”。

    李白在书中极尽恭维之能事,甚至将韩朝宗比作古代贤臣周公,但遗憾的是,文章并未打动韩朝宗,李白自然也未得到他的举荐。

    想得到的未必能得到,有时候错过恰是因为太刻意追求,相比李白,孟浩然不在意,偏偏拥有了李白梦寐以求的

    孟浩然仕途同样不顺,终其一生也未走上仕途,最多不过是在张九龄处做过幕僚而已。屡屡碰壁之后,孟浩然对仕途已不再热心。有一年,孟浩然来到长安,韩朝宗久闻孟浩然大名,就想约他见面,聊聊把他举荐到朝廷一事。

    结果派出去的人找到孟浩然时,他正在跟一伙朋友喝酒,一伙人正喝得高兴,孟浩然便对来人说,我已经喝了酒,不管其它的事了。

    前面我们讲了李白遍干权贵,伯乐难逢,接下来我们看:4.终南捷径,此路不通

    很多人通过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一次知道终南山,在那里采着菊花,尽显悠然之态,或许是现代人因为浮躁与忙碌缺少那份悠然,才更对终南山充满向往。现在也有很多终南隐士,不知道他们是真正归隐,还是在寻找人生捷径,“终南捷径”的成语流传很广,他的主人公是两个人,卢藏用和李白。

    在古代,凡是有学问,有名声的人,隐居在一个地方,久而久之名声往往会很大,因为会有很多人帮忙宣传,大家都说有一个品格很高尚学问很好的人隐居在什么地方,如果他不出来做官,如苍生何?这一效果达到后,朝廷就会派人请他出山,典型的代表,姜太公,渭水垂钓。卢藏用就走上了这条路,当然不能再去水边了,他隐居在离长安很近的终南山,方便皇帝能指导他的存在。朝廷派人请他的时候,没有对终南山的悠然过分留恋,仅仅回首一笑便收起行囊,走上了一条全新的求仕之路。

    一次,朝廷来了一个道士叫司马承祯,因为道士的身份,他是不能够谋得一官半职的,他不像卢藏用,他可是真正的隐者,常年隐居在浙江的天台山上,皇帝召见过后,司马承祯便急着回到隐居之所,卢藏用送别之时,心生疑虑,终南山就在长安附近,同样是隐居的好去处,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呢?司马承祯讽刺他说“在我看来,终南山不过就是一条做官的捷径罢了!”虽然当时“终南捷径”并无贬义,但到了宋代、元、明、清,凡是读书人提到“终南捷径”这个词语时,无不想到对假隐士的贬低之意。

    李白隐居终南山,为的是有朝一日得到君王重用,完成功业。李白以此为据点四处活动。在长安,他结识了崔宗之,拜见了宰相张说,并结识了宰相的两个儿子,在他们的帮助下,李白两次登上终南山楼观台谒见玉真公主。可能是时机未到,也可能是玉真公主此时对李白还不太了解,所以李白的终南山隐居并无实质性的收获。

    终南捷径,李白走不通,他又选择了另一条路:入赘宰辅,徒留笑资

    少年时的李白对爱情曾有过向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纯真让后人神往。但当李白似乎一直没有遇到同弄青梅的女子。为了攀附权贵选择了高官当上门女婿。

    李白一生曾结过4次婚:

    1、开元十六年秋,李白在安陆与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婚。许氏于开元二十六年病逝。

    2、开元二十七年(739)夏,李白东游剡越,与当地一刘姓女子结合。刘氏因嫌李白穷,在天宝元年秋以前与李白分手。

    3、天宝四载(745)春,李白游鲁,在任城与“鲁地一妇人”结婚。此妇人约卒于天宝十载左右。

    4、其后,李白在“宋”地与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上元二年,宗氏入庐山学道。

    第一次和第四次都是找的宰相的孙女。李白与许氏是开元十六年在安陆成亲的。安陆许府可不是一般的人家。许圉师做过宰相,许圉师的父亲许邵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同学。自从许邵被封为安陆郡公之后,许家一直门庭显赫。不仅有人在朝廷上做官,地方上也很不少。孟浩然以为,李白只要攀上这棵高枝,不愁没有好的前程。那李白有一肚子的学问,如果进京考试,再有名门望族的帮衬,做个高官,肯定是意料之中的事。成亲以后,李白的生活是怎样的,用他自己所说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注意一个酒,一个蹉跎,说明他的婚姻生活并不是多浪漫,至少在这位才子笔下没有苏轼一般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李白最后一任妻子宗氏,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这个女子大约是李白五十岁左右与之结合的,也跟了李白好多年,后来跟李白上庐山,李白入狱流放时,她与家人还极力营救。李白被赦后,可能又见过一面,后来李白又想去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从此再没见面。李白为何两次甘当“赘婿”,特别是给宗楚客的孙女做上门夫婿?只能说李白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是首先想着“攀附权贵”来提升身份地位,便于结交权贵跻身仕途。

    狂士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许只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在作祟。让“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可能也是在得不到权势后,剑走偏锋,对权贵发起的一种反击。在李白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能在官场仕途上闯出一片天地。

    暮年壮心,错投他门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携妻南逃。时年秋天,欲奔蜀投玄宗。然而此时天下大乱,唐玄宗自己,也经历了“马嵬坡”,没有保住自己心爱的女人杨玉环,而且,自己的权力也被儿子李亨夺去,被遥尊为太上皇。

    李隆基不甘心自己大权旁落,趁还没有和儿子撕破脸,还有一些余势,于是分封诸子领天下节度使,名义是呼吁李氏子弟共同平叛,实际上是削弱李亨的权力。

    李隆基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在这样的局势下,被命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四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形成一方势力。

    此时的李白57岁,正隐居在庐山。永王李璘大军东下之际,闻说李白在此。心有异图的永王想借重李白的名望为自己壮色,于是力邀李白下山入幕。

    李白此时年事已高,但仍不掩自己的仕途热心,欣然应邀。可能在他的心中,认为自己真正的机会终于来了:当初玄宗召唤的姿势不对,如今的永王另有倚重。他为李璘作《永王东巡歌》,踌蹰满志的心理表露无遗: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沙。

    字里行间,李白以谢安自许,对安抚天下颇有寄望。

    只可惜诗人的抱负没有得到伸展,不久永王兵败,就是被那个高适打败的,李白被牵连入狱,并判流放夜郎,后遇赦放还。

    有加入叛军这件事这件事,我们也可推知,李白真的不合适做官,太理想化了。也许只是因为大唐的朝堂之上不缺少贤臣名相,而大唐的历史却缺少一个伟大的诗人。

    对于李白来说虽然没有建功立业,但是却给我们留下光辉灿烂的诗篇,于是世界上少了一个循规蹈矩的官僚,多了一个“诗仙”。也多了无数浪漫而又充满豪情的华美诗篇让我们背诵,让我们考试。

    高考对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的人生之难,但面对生活的挫折崎岖,李白的伟大在于他一直坚定地向前走着,他始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也坚信疫情一定会过去,春天一定是万紫千红,充满希望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的行路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ox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