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美术馆不像卢浮宫、奥赛美术馆那么举世闻名。它安安静静地坐落在巴黎第七区,一座不大的二层小楼,连着一片花园。罗丹的作品分布在花园和别墅小楼中。作为一名缺乏艺术鉴赏力的观众,我只能模糊地去品味和猜测这些雕塑的伟大之处和深层的含义。
除了作品本身,更为触动我的,是人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我暂且称之为“对美的敬畏”。著名的思想者、地狱之门、巴尔扎克像等等都散布在花园的角落。隔着一道简易的围栏便是车水马龙的大街和人来人往的人行道。与之相似,走在卢浮宫边的街道,触手可及宫殿的墙体,透过一扇扇玻璃窗,隐约地就能看见卢浮宫内价值连城的展览品。
无论在哪个博物馆,绝大多数的展品都以近距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伸手就能摸到,且很少有馆内工作人员维护秩序。我时常想,面对达芬奇、梵高、雷诺阿等大师的无价之宝,我只要一伸手就能彻底毁灭它们!而每一天,这些精美却极其脆弱的杰作都将面对并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
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对展品保持着距离和安静,仿佛面对圣品时的敬畏。
在这儿,古典和现代,平凡与非凡,永恒与瞬间都保持在一个极为微妙的平衡点。窗内一件件雕塑品历经千年岁月,冷眼看着一代代人从它面前走过又消失;窗外却是大街,汽车呼啸而过......圣母院楼顶的一个个怪兽浮雕,向下俯视着、见证巴黎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 在法国,最不缺的就是激情昂扬的青年和革命精神了。随处可见的街头涂鸦就是他们的佳作,但涂鸦绝对不会穿在卢浮宫的墙上;聚众喝酒、高声欢笑也是法国人们的最爱,可一旦进了博物馆,所有的交谈都成为了窃窃私语。
数不胜数的博物馆和展览、全世界各式的餐馆等,这一切都从侧面反映出法国人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和好奇。数百年的沉淀最终印刻在人们的骨子里,转化为对美、对文明的敬畏,成为一种个人修养。
有能力收集人类艺术珍宝,是一个国家力量的体现;有意识建造众多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而把艺术品以最近距离的方式呈献给普通大众,则是胸怀的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