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关注了俞敏洪的公众号——老俞闲话。
大体上,每篇文章都是对读者提出的问题的回复。
最近几天的文章都很得我心。比如他不同意用“剩男剩女”这类词称呼30岁附近的未婚人士,还比如他觉得慢慢读一本书并不是浪费时间,还有他主张的培养人格魅力的几个方面。文字里透露出一种稳重和大气,有思想并充满智慧。不是有些公众号上那种犀利又刻薄、张扬又肆无忌惮的文风,也没有一味地迎合读者。
有人说不然啊,文风不见得如真人。
王小慧在她的留德15年里也印证过这句话,就像她说到的那位艺术家,艺术成绩和做人不是一个水平,深以为憾。
不过,了解一个人,从他的文字中、思想上、写作的侧重点去看,还是能看出几分人品来的。
从文字上看,王小慧便属于比较自恋的人了,因为在她的自传里随处可见自我夸奖和他人的夸奖,溢美之词每页都有,让你不禁有种错觉,她是这么杰出,以致于她的伤痛成了她的财富,可以拿出来展览收获同情和怜惜。
一个女性内心高度的敏感和自恋,催生了这样一份自传的产生。真实的故事能够打动人,这里面的故事足够真实,也足够精彩。即便不是那么精彩,辅以真实的内心情感波动,而非后来的回忆追述,也足以令人与作者同悲同喜了。
这是女性作者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极容易成为无病呻吟的沃土。
这让我想到写作的目的。这好比寻找人生之目的,有人在宣讲人类共同体,也有人在讲精致的利己主义,还有人在讲自我实现的同时也实现了为社会的贡献。我们也很迷茫,究竟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丰衣足食之后,会否应该有一种更高远的目的呢?
回到写作上,简.奥斯汀和勃朗特姐妹都是女性主义思潮刚刚兴起时的女性作家(诗人),她们在闺阁之外的情怀又是什么?她们创作出了独立女性的榜样,对阶级礼教提出了质疑,埃莉诺、玛丽安和简的作品形象流传至今。
作为一个学习者,无论从事写作还是做其他工作,找到能仰望的那个人,学习模仿并最终超越他,个人觉得是最快捷的路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名人的传记如此好卖,经典名家的作品如此受推崇。放到现今时代,老俞、扎克伯格、马云、乔布斯这批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人想记录、有人想模仿,也是能够理解的。这些记录能将他们的生平、困惑、痛苦和挣扎呈现出来,更能够让大众了解到立体的人物性格和决策智慧,模仿得会更到位。
从这个方面上说,王小慧的自传,因为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得以用照片记录,并辅以日记叙述下来,更完整的保存了真实的感情和剖析思考,才给予了读者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感。如果各位名人们懂得这一点,经常记录播报自己的生活,辅以深度的思考和分析,其关注度会非常之高。
推开来说,普罗大众也可以广泛记录自己的生活,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犹豫、彷徨、迷茫、以至最终得到平静,写下来,跟随着记录的痕迹,读者都能从中收获智慧和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