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真是个宝藏
第一次知道李娟的名字是在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推荐作品,第一个便是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节目过去已久,然自那以后,这个名字便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视线触及“李娟”二字,脑海里便自动响起
——哦,那个新疆女作家。
事实上,这么描述李娟可能不太准确。她出生于新疆,成长在四川,成长期间在四川和新疆之间来回奔波,做过裁缝,卖过小百货,当过流水线工人,做过编辑。她不是专业出生的作家,字里行间也多是一股野生野长的劲儿。然而正是这股生命力,让她与众不同。
十几年前,李娟的妈妈在新疆阿勒泰隔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承包了200亩的向日葵地,一家辗转四季的牧场之间,而这就是《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由来。 牧民的生活是很苦的。居无定所,李娟妈妈承包的向日葵又接连遭受干旱、虫害,种了被毁,毁了又重新种,等待希望,等待收获。
要是我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怕是早就自暴自弃了吧。但是李娟没有。在这本书中,你几乎看不到她对生活的怨恨,她更多的是在表达牧民的乐观,亲人们对于希望的期盼。 她写多病的外婆,写乐观坚强的母亲,写自家的狗赛虎和丑丑,写老是到处溜达的兔子和鸡,写葵花地里怎么赶都赶不走的黄牛,写沙枣,写躲在电厂里令人有些畏惧的澡堂......生活中琐碎又平常的场景,在她的笔下也显得格外动人。
生活的确很苦,衣食住行,但是带着希望去活,才不至于让自己茫然无方向,不至于被生活的痛苦所打败。
附部分摘抄:
“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把外婆折磨致死的种种痛苦,往下还要折磨我。种种孤独,种种惊惧,也挟持了我。都说人死如灯灭,可外婆死了以后,她的灯才慢慢亮起,慢慢照亮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和我们往后的道路。”
“我做好了饭,在蒙古包里等我妈回家。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哪怕睡着了,也能清晰感觉到置身睡眠中的自己是何等微弱渺小。睡眠是地球上第二巨大的事物。第一巨大的是安静。我在梦中起身,推开门,走向远处的葵花地。走了千百万年也没能抵达。”
如此贫瘠的土地,却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这么一想,就觉得必须得赞美土地的力量。虽然其中也有化肥的力量。但化肥只能依从土地的意志而作用于植物。人类甚至可以研究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仍然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地的意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