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云端,传说与现实缠绵亲吻

在云端,传说与现实缠绵亲吻

作者: 思想家如怀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12:23 被阅读0次

    1

    传统文化篇:在云端,传说与现实缠绵亲吻

    华夏的故事太多,人神鬼兽,难以分辨。有逻辑松散的,譬如三皇五帝的人选,三皇有八说,五帝有六说。而关于三皇五帝的实质,又有神话故事说、部落首领说、虚构体系说(如天皇地皇人皇、天皇地皇泰皇)。他们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神仙,还有时候是异形(相传伏羲人首蛇身)。而他们之间有时是兄弟,有时是直系亲属。相当错乱。

    你如果唯物一点,是不是觉得其实就是一个落寞的形象。

    这种体系,古人自己表面上看来也不是很认可。否则也不会六说八说。但你认为这完全是瞎扯,那些神仙又偶尔跳出来吓你一跳。

    不仅是三皇五帝,就是后来所谓的夏商周,大部分人都觉得很难确信(周相对好一些,有文字记载嘛,只是时间节点的细节比较麻烦)。这一切到了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甲骨文被发现,通过研究表明,古老史书中记载的商朝诸多史实确有其事。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动辄就说某些传说、某些人类早期传闻是“人类早期对世界幼稚的想象和理解”。老实说,哥哥对此嗤之以鼻。

    这些故事里,有一个是值得一读的:

    伏羲氏在黄河边观天下,看见一匹龙马浮出水面,龙马的背上呈现出一幅图,史称“河图”,心有所感,兴奋地大声呼号:“这是文明出现并昌盛在东方的征兆啊!”

     

    2

    传统文化篇:河图的玄机

    与之对应的,还有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将河图简化一下:

    再来个加了点料的变化图:

    哥哥作为学霸和数学狂人,看到这个图非常兴奋,原来三皇五帝也是数学帝啊。

    有人认为河图洛书都是后人伪造,我都懒得反驳。三个个位数相加等于十五,找出8种可能性。怎么看怎么觉得小学三年级的小明就可以做出来,——伏羲人首蛇身这么屌这么酷——在人神之间自由演绎——你竟然怀疑他没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他晚上一定会来劝说你信他的~

    3

    后面的不好写,我一直是随想随写。现在总算要面对易经的起源了。我有一些自己思考的心得,希望大家能喜欢。

    易经,还是比较神秘的。但它承前启后,所谓承前,它总结了人类最初对世界的看法、对经验的累积表达,所谓启后,直接延伸出了后来的诸子百家。

    这是一棵神奇的水果树,即长香蕉,又长苹果……还有其他五颜六色的果果,正所谓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天地洪荒,世事奇幻,原不过如此耳。

    4

    传统文化篇:易经,一部古老的史诗

    易经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又比我们想象中简单。在数万年前,甚至数百万年前,文字还没有产生,但是易经已经产生。

    从远古开始,我们祖先的记忆、经验便开始以符号的形式不断累积、叠加。这就是易经。后来的子孙包括今天的我们,往往为长城等世界古老奇迹的整体轮廓而感叹,却无法还原当时一砖一瓦累积的过程,仿佛长城亘古以来就坐落在那里,直与天地齐老。

    在这个遥远达数万年乃至数百万年的时空里,易经本身也不断变化。简而言之,在周易出现之前,极有可能还存在各种易经的版本,只是已经完全无可考据了。

    根据不少古今学者的说法,易经发展到夏商周的后期有三支——即周易、归藏、连山,而后两者已经失传。有的教你怎么经世治国(“君子学”),有的教你算命卜卦看风水(“堪舆五行”),有的教你治病扶伤(“中医”)。

    水被盛在杯子里,杯子的形状就是水的形状。惟其如此,易经成为华夏古老的回忆。我们可以肯定,易经在夏商周分别各有不同,南方之易又不同于北方之易,更不用说夏商周之前每个年代了。

    在易经的变迁中,那些我们今天无从得知或所知极为模糊的大事件,毫无疑问,在易经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最近的大事件是什么呢?哥哥认为,就是全球神话体系中均有记载的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这场大洪水,几乎让当时的人类频临灭绝。

    所以,今天的易经中,你可以从这场大洪水中去感受,去聆听,去冥想。

    后世的诸子百家,正如同易经一样,其实并非在春秋战国那时才产生。大家去稍作了解即可得知,道家在老子之前尚有代表人物,儒家、法家其他同样如此。唯一和春秋战国关联最大的是,那是一个风云突变、华夏内部大融合大交流大碰撞的时代,此前一直处于分散、游离的百家在时代的号召中,激烈碰撞,发出炫目的光芒。如同液态水在冲上100度高温的瞬间,成为一股绚丽、强劲的气流,喷发于整个华夏大地。

    言至于此,哥哥想说的是,那场大洪水和那段波澜壮阔的全民治水记忆,在曾经没有文字的时代,没有足够史料的时代,那个年代的古人站在我们面前如同一个哑巴,有口而不能言;而我们站在那些古人面前,却犹如聋子和瞎子,不能听闻求实。唯有一段以符号流传至今的易经,可观端倪。

    由此而下万千百十年,我们的文化被深深打下了水的印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堪称是一种水文化。

    《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中华文明以水来象征智慧,水无常形,你只有在“变化中”(易)去把握;而对于大山大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因此,成为求仁得仁的写照。

    在前面有一章节,哥哥曾经以“在云端,传说与现实缠绵亲吻”为题,要隐喻的,正是藏身于那些神话年代里的细节,却实实在在地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紧密相联,互为印证。正如同华夏一族渊源不断的血脉。

    所以,祖先和先贤们啊,虽然午夜梦回,我们面对面却无法言语、无法倾听、无法直视,但我们一直感受着彼此的心跳,古老而又年轻,帅气而又沧桑,悲怆而又壮丽,曾经无数次死亡有无数次涅槃归来。

    华夏不灭,华夏永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云端,传说与现实缠绵亲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tu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