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704461/787812f7c4afc45d.jpg)
今天在文友的随笔中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选择题,
你最在意孩子哪一方面?其次是什么?再次是什么?
选择项有:学习成绩、心理状况、身体状况、道德品质、兴趣特长、生活能力、其他。
看到这个题目的瞬间,我内心已有答案,身体健康,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看完她的文章,又觉得心理状况和道德品质也挺重要,修正一下的话,第一仍然是身体健康,第二改为心理状况,第三生活能力和道德品质都想选,觉得都重要。其实再给我第四个选择机会,那我的答案也是兴趣特长。学习成绩在走心的这一刹那,竟然那么不入法眼。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04461/d400036d784558b8.jpg)
平时我对孩子要求并没有太严格,但是真心讲也挺在意学习成绩,考不好的时候也抓耳挠腮的,急躁得什么似的。在浮躁和纷扰的环境影响下,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到底最在意什么。身体健康倒是特别在意的,我绝对不赞成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各种方式来提高学习成绩,因为孩子身体是最重要的。对心理状况的关注虽然意识里也有,但是细思仍觉得不够,偶尔还是会对着孩子说一些不合适的话,或让他们厌烦,或让他们觉得害怕,事后又有各种后悔,但伤害也已然有过。虽然不多,但依然是对心理重视不够的表现。
生活能力应该是现在孩子普遍的薄弱点吧,记得之前听同事说,我们学校有的大学生每周邮寄一次脏衣服回家让父母给洗,顿觉无语。
说起成绩,突然记起我的两个学生,非常优秀的学生,也很认真努力,毕业后的目标是出国深造。这两个学生在我上课过程中表现很好,积极主动,情商也高,他俩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注重成绩。记得第一个学生在我一整个学期的课程中,一直给我帮忙,统计一些信息、擦黑板之类的,很多,我也很感激。结课的时候,他突然来到我身边,笑眯眯又略带一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毕业后想出国,英语这些都已经考过了”,“那很好呀!”,“国外学校都特别注重本科阶段成绩,所以我希望我的成绩能在90分以上,老师能否~~”,我呆了几秒钟,然后说“我知道了”。那一刻我也无暇细思他听完我的话后什么感觉。可是后来我心里还是不太舒服,顿觉一个学期下来的帮忙和主动都变了味~虽然后来他也达成所愿,成绩90多,但是却不是我格外照顾的,成绩都是他自己取得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04461/98e3ca3d74dc09c9.jpg)
另一个学生也神一般相似,我那门课的成绩应该没能让他满意吧,只有80多分。最近的毕业设计答辩中又碰到了他。他答辩得很好,本身工作也做得出色,答辩老师一致认可。但是败笔就在他答辩完之后的几句话,“各位老师,我有个不情之请,我要出国,毕业设计的成绩必须是优秀,请各位老师帮帮忙,谢谢各位老师!”,最后来了个大大的鞠躬。他退场后,大家聊了几句才知,原来每门课他都是同样的套路,都会去跟老师打招呼,虽然同事们都没说出来,但是我能感觉到大家都不太喜欢他这个做法。毕业设计他最终成绩是优秀,但并非因为他最后的那几句话和那一个大大的鞠躬。
这两个学生非常注重成绩,本身没有错,也是他们上进的表现,但是我总觉得他们额外浪费了很多精力。以他们自身资质,如果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上,不必挨个老师打招呼,也照样可以得高分,而且还优秀得特别高傲。而且退一步讲,我相信有职业操守的老师是不会因为他们的几句话和一些平常的帮忙而特意去更改最终成绩的,至少我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所以文友的这个选择题,不该仅仅出现一份问卷中,而是应该作为一种常态,让我们经常问问自己,这样的叩问或许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