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听到闻闻(我一个叔叔家的女儿)跟我说起我爸,说感觉我爸对自己的3个孩子都特别好,没感觉到偏心什么的,这个我不用想,是这样的。然后又说我爸在每次孩子们离开家去工作或者上学前的那几天都睡不着觉(我爸从来没跟我们说过),说完这个补充一句说自己爸爸没有这么上心过,听完这个我第一反应并不是开心,也不是觉得我爸有多么挂念我们,而是觉得我的父亲心理并没有长大。从家庭生命周期来讲,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也要经历离家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小的时候我们可能是家里的女儿,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身份会越多越多,但都不要忘记,我们最应该是自己的这个身份,然后才能是一个女儿、一个父亲、一个妈妈。我们是家庭中的一个人,更是社会里的一个人。
说完这个我联想到了每次回家我爸一听说我要出去见同学,晚饭不回来吃,就禁不住念叨,说我回家几天也没在家吃几顿饭,而且到了六七点钟一定会打电话跟我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不回来了,还要说一句,这么晚了差不都该回来了吧。不是做女儿的不体谅父亲,我是这么考虑的,一是我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圈子,二是晚上回家也没有什么不安全的,我不是那种11点回家的人啊!最多八九点就回去了。当家长把长大的孩子试图拴在身边,作为自己的一种依靠就是心里不成熟的表现,我们都长大了,他自己却没有长大。依然把我没当小孩子看待,这样我不舒服,他可能也想不通。这应该就是没转换好自己每个阶段不同的身份,活在了某个阶段里没有继续成长。
说到这个,闻闻又提到了我家里特别宠孩子这件事。说起这个我是恍然大悟,然后又向表姐、表弟们求证了一下,果然他们都是这个感觉。我又想了想我奶奶到我爸爸这一代,是有传承的。其实不管说起哪点,我都能找到相应的例子来证明。只是在宠溺这件事情上,该怎么区分孩子在父母这边永远是个孩子和父母宠爱孩子呢?我觉得我们家的宠孩子根源在于家长始终把我们当孩子。
上学的时候老师让分析家庭三代以内的关系图和家庭成员性格特征,感觉那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发现就是我们身边的父母我至今都不了解他们,了解整个家族是多么难,更难的是你要不断地去面对你在剖析过程中的每个人的优点、缺点,以及这些特点到了你这一代都是怎么表现的,当你发现自己很多行为方式都是父母行为的投射,你会怎么想?此刻,我非常有兴趣去了解这些,直面自己,直面家庭,也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