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丰毅说:《人际关系模型》基础篇(1)

李丰毅说:《人际关系模型》基础篇(1)

作者: 李丰毅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2-22 11:09 被阅读0次

    用人际关系解构经济现象。大家好,我是李丰毅。

    在十八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学家们搜集到大量的动植物标本,为了更好的研究,进行科学的物种分类就变得亟为迫切。瑞典人林奈,在研究植物的时候,依据植物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这个分类方法而后推广到动物界,用门、纲、目、科、属、种等概念加以分类。林奈的研究极大的促进了动植物科学的发展。

    例如投资、创业,例如与人的商业合作、甚至是打工如何去选老板、招工如何选员工等等。

    有人会说,这个事情有多难啊,只要认真研究、逐个因素考虑、权衡不就完了吗。道理是这样。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或者是要快速批量的决策的时候,这个做法就未必能满足,人们用的方法往往就是凭经验;有没有一个高效的甄别方法?又就是我李丰毅总结出来的人际关系模型(也叫贵人模型)。

    这个模型简单、高效,并且具有普遍性、实用性,虽然不是百分百准确,但这个模型适用的范围非常广。重点是这个模型除了可以让我们理解研究的对象,还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即可以知彼,也可以知己,当然百战就不殆了。

    说到模型,首先要建模,建模的前提是要将人们进行分类,像林奈那样、将研究对象做好分类。

    在传统经济学中,有理性人的假设,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就是不分类整体研究。但在生活中,我们是轻易的就能感到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人与人之间的理性也是有差异的,这个理性的差异是和生理以及认知水平有关的(即信息不对称)。

    日常生活中,人群的划分一般是以年龄(老年人,中年人,少年儿童)、性别(男人、女人)、地域(老乡、本省人、中国人、外国人)、族群、甚至亲密度(如恋人、同事)等等划分。

    而我这个人际关系模型是如何分类的呢?是年龄和性别。

    先看图:

    这个模型并不复杂。有些直觉很准的朋友,在和某个类型的合作的时候是能提前感知过程的顺利或不顺利、甚至结果的好与坏,好像是冥冥中自有注定一样,如果这些朋友善于总结,也会得到类似的图型。

    这个模型的核心是大圆圈中间的“你”,没错,指的当然就是说正在看这个视频的“你”啦。在你旁边有围绕着四个人群,分别是:长辈,朋辈男性,朋辈女性,还有晚辈。这四个人群涵盖我们周边绝大部分人,人际关系模型的核心思想的厘清他们和我们自己的关系,即是否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长辈”是不包含“父亲”的,父亲是一个独立的分析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以外参考的因素叫做“名气地位和技术”,于是凑成了6个参考因素。

    模型中最中间的是“你”,就是以你自己的年龄和性别为参考点,一般认为,比你大10岁以上的就是长辈,比你年小10岁或者以下的就是晚辈,这两个群体不作性别的区分,男性女性都包括;在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就是朋辈,男的就是朋辈男性,女的就是朋辈女性。(强调一下,10岁在这里并不是一个确切的分界线,只是在经验上总结出这样的划分是比较合适的。)

    模型中的人群划分是动态变化的。你的年龄变化了,这些“人群”包含的“人”就变化了。

    以我李丰毅为例,我现在是一个三十五六岁中年男人,我的长辈就是四十五六岁及以上的人群,我的晚辈就是二十五六岁及以下的人群。我的朋辈指的就是二十五六岁到四十五六岁、辈分相同的人群。

    二十年之后,当我变成一个五十五六岁老男人。那时,我的长辈就是六十五六岁及以上的人群,我的晚辈就是四十五六岁及以下的人群。我的朋辈就是从四十五六岁到六十五六岁之间、辈分相同的人群。

    即,这四个人群的数量是伴随我的年龄变化而变化的。在我年少的时候,长辈的比重高,影响大,但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我的影响逐渐降低;而晚辈则反之,随着我都年龄增长影响越来越大,老了之后晚辈的对我比重高,影响最大;而我的朋辈则是伴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共同成长、以及共同衰老。

    如何应用?下一个视频再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丰毅说:《人际关系模型》基础篇(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xl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