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已经穿好衣服了;妈,我已经洗好脸了;妈,我带好手表准备到楼下玩了……
如果这是一个6岁男孩的话,也许听起来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觉得这个孩子还不错。当一个13岁的男孩大小事情都要汇报时,瞬间让人感觉这个孩子怎么如此幼稚呢?这不是妈宝男的雏形吗?
我家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在向往自由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冲突中前行。他既不想让我们管他太多,但又离不开对我们的依赖。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双方的巨大挑战,双方都需要在自由与依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从一端滑向另一端。
从依赖一端向平衡点的移动过程对父母而言是相对痛苦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做好了准备, 很多父母在减弱孩子对父母依赖的同时,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达成自由与依赖平衡的办法措施。如果早期教育已经引导孩子形成待人接物、学习规划、个人生活的良好习惯,孩子已经能够应付周围的事务,那么,父母的放手是一件双方都非常舒适的事情。良好的习惯意味着孩子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不论在学习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都会相对清晰的预测。
如果前期没有养成好习惯,那么放手后的孩子行为是难以预测的,大概率不会变好。这将会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带来极大的焦虑。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容易,对于成年人而言都是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小孩子。每个好习惯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而且每个独特的孩子都有独特的开启好习惯的方法。没有人能告诉你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记日记,没有人能告诉你如何让你的孩子完整地写一段话,没有人能告诉你如何让你的孩子喜欢上练字,并坚持每天练好字。这些好习惯的底层逻辑是需要我们去摸索的,如何用在自家孩子的身上是需要不断探索的。但对于初为父母的我们而言,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以至于可能采取了适得其反的做法,结果是事倍功半。
很不幸,我就是这样一个教育失败者。为了孩子学习习惯,我和先生想尽各种招数,总是一次一次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就像熊市的股票,一跌再跌,跌跌不休,他把我们的希望从天上拉到地上,再从地上拉到地下室,又从地下室拉到防空洞。一次次的失败让我们丧失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信心和勇气。为此,整个家庭氛围乌云密布,批评吵架更是此起彼伏。
这些失败的情绪积压与他青春期的独立的冲动和行动反抗相撞击,这让我们更是矛盾重重。终于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春日里彻底爆发,在与孩子大吵一架后,我们决定放手,我和先生决定不再管他的学习。
我们向孩子宣告了我们的决定,我们不再管他的学习,也不再负责他的未来。在做出宣告后,除了准备好每天的饭菜,我甚至都不愿意同他多讲一句话,没有给他好脸色。
于是这种情况我们持续了一周,再迟钝的孩子也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在这一周内,早期没有人叫,他只能自己定好闹钟,按时起床;吃饭速度自己掌握,上学的时间自己掌握,作业情况自己安排;眼睛训练自己安排好时间;体育运动也是自己安排好。
我不知道这种转变会持续多久,但这是在向好转。当放手的时候,孩子自己就要接手,就要自己去思考自己该怎么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