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新整理完第二课的笔记,又来打卡补第二课的作业了。
虽然不知道没有那么多的反馈,但也让我整理了思绪,每一次作业都能回顾和复盘输出。
其实在听第二课的时候我就有很多的想法和认同,现在也算重新去分析和回顾自己为什么当年没有坚持写作。
是的,尽管重新认识到写作是一个过程,重新回看过去,很遗憾,我认为自己过去的几年里停止了成长。
1
没有输入自然也没有输出。在出来工作的几年,我没有持续的读书。
一个是脱离了看书写字的环境,另一个是工作时长久,再加上也在生活遇到困难。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里都有压力,只觉得身心疲惫,好不容易空闲下来,就想着放松。
在这个阶段对生活的感想还是有的,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发现和原来的认知不一样。
可是也就想了就过去了,并没有像学生时代的时候每天会去记录,也失去了这些素材。
现在想想,用一句话的话就是工作没有时间杠杆。
当时所有感想和经历来源是一开始的出来社会适应期,而流水线的工作本没有太大的意义,还占据很多时间。
我受环境影响和压力,自己的时间管理也不够,没有效率意识,费了很多时间,一直受这些在外因素的干扰,心态也发生很大变化。
每早起来都是想着今天又要开始重复性的枯燥无味的机械工作,没有交流,然后一工作就是一整天。
其实这样的工作时长消耗体力,晚上躺床上也没精力去想,自己今天经历了什么好与不好,遇到什么有趣的事,自己有什么想法。
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工作没有带来快乐和价值,我丧失对了生活的热爱,也失去了写作这个能和自己对话的朋友。
回顾灯火阑珊处2
阻碍我写作的第二个原因,是我并没有把写作当成习惯的意识,而是把它当成爱好。
维持习惯是每天都会去做,而爱好就是你做不做都可以。
如果我当时有意识到把写作习惯的重要性,忙也会找时间去做。
出来工作的第一年,我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变了慢慢一个月写一篇到想起来了才去写,直到有想法或觉得得记录的事才会去写。
我的笔记本从一年用到两年,到现在,还没写完。
就像师北宸老师曾经举过的例子,加强干预组和顺其自然组的区别,我把它当成爱好,有时间想起来才去写。
以前说过我写作是为了记录和表达自己,尽管生活并不如意,但在有一些瞬间,我还是特别想动笔去写点什么。
比如我奶奶生病住院的时候写了一些,她离开的时候我也写了一些,我的日记不再记录每天的观察,而是等我有强烈想要去记住一件事物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去做。
我还写了一篇文章专门纪念她。
再到后来,我已经没怎么动笔了,写作的习惯没有维持下来,在生活上更多的是通过音乐去得到指引。
为什么呢,因为我迷茫。没有办法再去表达自己,写作对我只剩下记录的作用,纪念一些人事物。
回顾灯火阑珊处3
环境也给我带来影响。
和北宸老师说的环境有点像又有些不一样。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不受干扰的写作。
除去没有好的环境让我可以不受影响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它让我没办法停下脚步去问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探索自己的需求。
无论是安静的环境还是在被社会影响的浮躁心态,都没办法让我静下心去思考自己。
这是阻碍我写作的另一个原因。
迷茫让我没办法去表达自己,再加上失去了输入的过程,这样导致我无法输出,只能被动的去等灵感上门。
这样的恶性循环自然是越写越少了。
这两年开始看书了,看的比较少也比较慢,已经没有断日记很久了,开始写了一些读书笔记,也重新找了一份有点挑战的兼职。虽然辛苦但是有成长收获也有意义。
然后工作学习遇到困难的在这个过程我来到了这里。
在这份兼职里我遇到了难题,第一次尝试着去写类似软文和文案的东西,很多次,在改的过程中很焦虑希望自己快点改好,被审核又忐忑害怕结果,改到自己都怕了,很煎熬的心理活动。
是的,我害怕失败。
在过去写作的过程中,我只主动投过一篇稿,第一次下笔的心情很复杂,很怕写不好,然后也找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去学着用。
好不容易写出来了,自己改了又改,放一两天再改,这个是我当时的写照,改完了还不敢投,安静的在我的文件里睡了一个多月。
写的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磨蹭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去投了,虽然通过是通过了,但是结局也不是很美丽,给我不是很好的反馈,后来就没有再写和投稿的念头。
直到这次报课再起拿笔,因为我需要用到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不再只是因为热爱。
害怕失败这件事我也用了很多时间去克制和挑战,因为深有体会,所以明白不变比失败更可怕。
我愿意去接受失败的结局也不愿意不再踏出一步。就怕自己没有收获,为了更好的坚持还专门报了训练营。
回顾灯火阑珊处我真的是一个很啰嗦的人啊,每次作业都能写好多话。
不知不觉又要近两千的字,写了好几个小时,也算一份对过去的总结吧,也对自己写作障碍有更清晰的了解。
起这个题目,也是感觉不管我经历什么,最终还是要重新拿起这只笔。
我期待并且希望,能和像老师一样让写作成为和呼吸吃饭一样的生活习惯,保持一颗自省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