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分享自教先行者们的经验心得。本文描述的孩子心理问题在英国总体上似乎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由于管教方式不同,英国孩子校园霸凌现象却是不少而且经常教师和家长都难以控制。因此此文从反方向为在英国的孩子家长做个参考。)
作者:今日学堂 校长 张健柏
孩子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如果身体不健康,可以说是制造出了一个废品!
如果学习好,身体好,但是心理不健康,行为不良,这个人就不是废品,而是毒品!它不仅残害自身,更可能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
可是在应试教育体制内,心理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如果根据现在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结果,把孩子送去上学,造成心理问题的可能性高达50%左右,这不得不让家长忧心。
云南大学马家爵为一点小事就杀死四名同学,引起轩然大波!教育部因此发文,要重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武大的学生问我,以后这种事情会不会消除!我的回答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这种恶性事件仅仅是开始,不可能因为教育部和高校重视“心理教育”就能解决的!果然,后面又发生了“南京马家爵”等多起大学恶性事件!证明不是发文就能解决问题的!
除了杀人,还有自杀。上海市教科院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全市8个区调查2500名中小学生,居然有24.39%的人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内地自杀的人有28万,自杀未遂的有200万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的第一杀手。(资料来源见羊慧明等著[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错了])。
几乎每所高校都在为学生自杀的问题所困扰!高校学生自杀 ,已经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如果一年内居然没有学生自杀,校长,老师们都会额手称庆,总算又熬过了一年!2005年春节前,武汉大学书记刚宣布一年来没有学生自杀,大家的工作值得表扬。话音刚落,春节后一个博士就自杀了!而更糟糕的是:现在自杀的年龄有下移的趋势,中小学生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轻生,最小年龄的自杀者才9岁。
自杀,就是严重心理问题的极端释放方式。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全国两亿多未成年人中,有心理问题的有40%以上。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近十年来,精神疾病已成为威胁中国人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是青少年人群中流行最广的健康麻烦,有心理障碍和品德障碍的青少年人数达5000多万!
为什么我们周围存在数量如此惊人的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孩子?应试教育体制难辞其咎!
在“好好读书,其他事都不要操心!”的教育原则下,在以分数和升学率来作为老师考评的唯一方式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最关注的当然就是分数,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坏学生”,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如此简单粗糙。真个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且应试体制下的读书,并非真正的读书,不是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品质素养的读书,而仅仅关注应试和文凭。在这种完全忽视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塑造,短见识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出现成批的马家爵一点都不奇怪。杀死同学算什么!杀死自己的父母,亲人的例子不是已经报道了很多吗?
当然,有心理问题不一定去杀人。但是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个性狭隘,孤独,懒散,依赖和任性,自私,冷漠的人,注定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失败者!他不仅不能够被这个社会容纳接受,甚至也不能被自己接受。别人和自己的生命,对他来说可能都是无意义的。当一个人突然意识到自己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以外,心理状态不可能很好。他可能不会去杀人,但是会自杀。就算不会自杀,也会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在痛苦中!今年(2005)武大一个博士自杀,就与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有关!
作为家长,看到上面的这些报道,难道您不觉得可怕吗?把自己寄予厚望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里,您能收获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您的孩子一定会出问题,我们也发现有不少孩子经过应试教育的摧残后依然健康。
可是,您如何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正好是“幸运的漏网之鱼呢?”。我的常识和理性告诉我: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教育,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因此,为了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所以我只好自己办学堂来教孩子!
事实上,看到身边一些年仅8-9岁的孩子,送到小学仅仅一两年,就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被斥为差生。家长们委屈莫名,到处给学校和老师赔小心,我心中则暗生惧意,庆幸我没有沦落到如此地步!
今日学堂同步英语的暑期班,仅仅学习了一个月,不少家长就说孩子有很大的变化,原来极内向的孩子,现在变得大方开朗多了,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很赞赏,对老师非常感激!其实我自感惭愧:一个多月,能做多少东西?孩子有变化,无非是在学校里压得太狠了,我们能做的,仅仅是让他轻松一些,快乐一些,值得家长这样的感激吗?虽然我们特别注意到人格培养和心理教育的内容,但是这难道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做的基本常识吗?
由此更想到:学校真的不能让孩子去了!就算要去,也得等教给他一副不容易受伤的钢铁之心之后再去,而不是现在孩子年龄如此小,如此稚嫩脆弱,很容易在不经意的打击下枯萎的小小心灵!因此,到13岁心理成熟之前,我是不敢送儿子去这个可以称为“心理问题集中营”的学校上学的!
在这里,我可以回答一些朋友对我的质问:自己办学堂教孩子,风险是不是太大?
实际上,我要反问的是:把孩子送到一个明知有各种问题的地方,让概率上100%会遇到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来执教您的孩子,难道不是风险?
就因为长期以来的传统和习惯(其实也就是中国这五六十年来的养成的“依靠组织”的习惯),即使有很大可能性会牺牲孩子的未来,可大家都这么做,难道这不是真正的冒险,不是真正的残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