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
《别做正常的傻瓜》作者: 奚恺元

《别做正常的傻瓜》作者: 奚恺元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10:13 被阅读0次

    内容简介:

    你正常吗?也许是的。你傻吗?也许也是的。“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而他们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

    这本书基于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决策学,又基于作者10余年的管理教学经验,帮你揭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决策误区,并教你如何纠正。读完本书,希望你能“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胜人一筹。

    作者简介:

    奚恺元(Christopher K.Hsee)生长于中国上海,后旅美求学,1993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

    他是当代最有成就的行为决策学研究者之一,其研究涉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以及幸福学等诸多领域。

    他的著作在许多国际期刊上发表,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教授在他的获奖致辞中还特别提到了奚教授的研究贡献。

    在北美和中国,他被许多一流大学邀请做过演讲。并广受好评,奚教授有十多年的管理教学经验,他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管理决策课程备受欢迎。

    工作之余,奚教授还有许多个人爱好,他爱听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也爱吃上海的麻酱冷馄饨。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我终于真正理解了沉没成本。

    #  推荐!对思维决策方面的改善挺有帮助的

    #  行为决策学。主要以经济学决策举例并且调查,追求在生活特别是对待金钱的理性问题。说白了绝大多数例子都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一元钱就是一元钱,无论如何得到如何流通如何消费如何使用,都是铁打不变一元钱,别被多余的感性情感阻碍。例子太类似,废话太多。后面的神经学部分太笼统,并且有些举例刻意强调客观事实,大意遵循客观便是理性,但后半部分的调查本就是人的主观回答,并非事实本身,有些举例对比个人认为不合理。相同内容描述重复,不太喜欢。如果有这么客观全理决策也不是正常人了。再者都是无风险的绝对对等决策,评估决策才更客观。

    贰:

    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送礼的时候后,在一个不太昂贵的礼物类别中选择一个比较贵的礼物,要比在一个比较昂贵的礼物类别里选一个比较便宜的礼物收到的效果更好。比如送一条400块的围巾效果好于送一件500块的衣服,我们应该尽量找一些高级的小玩意。

    有用的不如无用的:最好的礼物应该是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也扔不掉的东西。比如有纪念意义的奖杯,刻上他的名字,千万不要是几瓶酒这种,能喝掉、能送掉。

    需要的不如想要的:你应该把人们想买却舍不得买或者想买却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别人做礼物或作为奖励。比如5星级酒店1000块一顿的高档餐券,更多的是心理满足感。

    有选择不如无选择:奖励或送礼的时候最好不要让接受奖励或礼物的人自己选择。不然的话他会有“我放弃了另外一种选择的感觉,患得患失很不爽”,经典反例就是:奖励海南游或现金2000元。

    小奖不如没奖:人们做事往往是出于自己的内在动力,而一旦与奖励挂钩,就变成了一个经济交易,做事的人会开始衡量投入产出的物质性价比,所以给小奖反而不如不给奖。惩罚也是如此,小的惩罚反而不如没有惩罚。

    晚说不如早说:在期待的过程中,让员工的快乐最大化,从而增强激励的效果;让朋友在期待的过程中提前享受到礼物所带来的欢愉。如比尽早宣布奖励大家去海南玩,如果可能的话,在项目开始前就给出承诺。

    一次送不如两次送:如果你打算给别人两件礼物的话,那么最好分两次给。因为快乐也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同样的道理,很经典的结论:好消息要分开说;坏消息要一起说;大好小坏一起说;小好大坏分开说。)

    公开不如不公开:工资体系最好还是不公开的好,以避免员工互相比较而心理不平衡,也就不必用涨工资的方式来进行协调了,因此避免了整体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个问题我好奇很久了,但是也不好问,对于能够知道别人工资的职位,是否是通过高工资来避免他们心理不平衡的呢?还有什么其他好办法么?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涨工资不如发奖金给员工带来的快乐大;同时,发奖金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对于这类物质激励,一般效用期比较短,发奖金是一次性的,涨工资是长期的,涨了就不好降回去,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最后记住,奖励或送礼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给对方最大的效用,而是要让对方开心,并且感激和记住你。

    有时候做一些项目,有一些经费,怎么花真有很大的学问,最后再强调一次吧,这篇说的是“道”,千万不要当成是“术”背下来了……

    作为做产品的你,请再看一遍上述的几条,呵呵,并且请把本文标题想成“如何让用户更开心”,独立思考,批判吸收。

    叁:

    比例偏见-找对成本,绝对成本,绝对收益.

    如:100元的闹钟,10分钟路程,旁边一家售60元;6600元手表,10分钟路程,旁边一家售6550元,你会如何选择呢?

    沉没成本-不可以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在做下一决定时应该将其忽略. 

    知行很难合一,如GP买卖,理论上账面亏损即属沉没成本,下一个决定与手中被套股票无关,可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为手中被套的GP而投鼠忌器,拿捏不定

    证实偏见-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或者说只关注和自己的观点一致的证据,不关注也不收集和自己观点相抵的证据

    前景理论-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去,是由参照物/点决定的

    定位效应-如果你有问题想询问别人的意见,最好在咨询别人之前先进行独立思考,以免别人提出的意见成为一个定位的锚而影响你的决策.同时,如果你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真实的想法,最好在征询他人意见的时候不要先过多表述你对事情的看法和主意,以免把对方锚定.

    单独评估-在评估中,有些特征是容易评价的,有些是难以评价的,人们往往会关注些容易评价的因素并被影响做出欠理性的决策,一个特征的可评价性是取决于人们对这个特征的了解。

    肆:

    这书很有趣,我花了不到三个小时阅读完,有些是可以应用的,比如送礼的艺术,可以长进,比如在做某些选择的时候——不过我想,可能不会是大多数选择,有时候,我们明知道从知到识是有差异的,但是,选择的过程,其实也是成本,所以,看情况而定,如果养成思维习惯还好,养不成,面临选择的时候,每次都要仔细计算,会非常累。

    从这点上,我觉得我还不是理性的人,起码理性度不够。

    不过,理性和感性,还是依据快乐作为标准吧。快乐就好了。有些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在选择过后,不断遗憾和后悔,感觉自己是非正常的傻瓜,而非正常的傻瓜。

    但读这书还是有益的。

    其实这本书和《影响力》有类似之处,都是通过一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提示出其中或者浅显或者深刻的道理。我们原本只是知其然或者不知其然,通过这本书能够知其所以然,也算是长了学问。有些例子属于认识上的误区,可以立刻就得以澄清,比如不要在难以选择的时候去问别人,而把别人的答案作为选择,那样的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

    我倒觉得阅读这本书是不错的体验,因为好玩,看的过程轻松愉悦,好几次一对照,都不禁笑起来。——做一个傻瓜也不错,快乐就好。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请自觉投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做正常的傻瓜》作者: 奚恺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as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