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的默契不在于言语的交流,而在于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爱默生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很多小时候玩得好的人,后来都走散了?”
其中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因为你交友的门槛提高了。小孩子的内心很简单,一根棒棒糖就能就融入他的世界。成年人的友谊,却需要深度的支撑,比如共同的追求、相近的想法。
仔细想来,确实如此。如果两个人没什么内在的相似性,在一起只能吃吃喝喝,或聊些肤浅琐碎的日常。这样的关系,注定只能维持一时。
有了共同志趣的滋养,友谊之树才能长得枝繁叶茂,蓬勃长青。
作家苏芩曾说过:“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
行走于世,每个人都渴望简单自在的人际关系。但越长大越明白,不是每段感情都让人快乐,不是每份友情都令人舒心。只有生命能量相等的人,才能彼此温暖。
法兰克福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个人都是带着一定的能量来到这个世界的,而人与人的交往,本质上就是能量互换。
长久的关系,需要同频的能量来维持。找到与你能量值相近的人,才能彼此滋养,久处不厌。
一个人的志趣里,藏着他的价值观。追求相似的人,才能心意相通,有话可聊,对彼此产生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你展示你的才情,他表达他的想法。一来一往,有去有回,让情感能量不断地流动起来,友谊才能得到真正的升华。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