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修行人,都是寺庙修行较好的僧侣,一天两个人一起交流时说到各自的梦想:到佛门圣地法门寺进修是他们的共同理想。两人都很兴奋,僧人A是说走就走的行动派,第二天,简单的打点行李过后,辞别师父朝着他的梦想出去了。
僧人B却是做事细致,考虑左右的细致人。他第一天准备当季的衣服,第二天又想路上冷了怎么办,是不是要带冬衣?第三天又想到万一下雨了,是不是还要带雨衣,他越想问题越多,需要准备的东西越多。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他的行李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准备中。此时僧人A已经学成归来,成为一个大德,回到原来的寺庙讲经布法,当他看到当年一起约着去进修的师兄B,惊呀的问道:“师兄,你还没有去吗?”;僧人B羞愧的不知如何开口。
两个僧侣的故事其实就象我们中的很多人,遇到事情,有些人是遇事三思而后行,有些人则是说干就干,但是做一件事情时想清楚很重要,该思考到什么程度呢?总不能一直想下去吧,想得太多反而容易行动不起来。但是不考虑周全,又太鲁莽了。
僧人A说走就走的深造,结果很成功,实际生活中,可能没有这么幸运,所以思考与行动的边界在哪里呢?
周岭老师说:思考是有极点的,当我们的思考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它便无法继续带领我们了,因为思考可以获得的额外信息量已经下降到零。此时,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才能获得新的信息。所以在下一次面临重要的抉择时,你应当仔细思考一番,但只需要达到思考极点即可。那么这个极点到底是在哪里呢?
很赞同连岳老师的一个说法:那就是60分就可以行动了。因为60分是一件事情成事的基本条件,低于这个分数,方方面面条件不成熟,去行动就是蛮干;达到这个分数,就可以起动了,再迟疑,可能就会陷入完美主义的拖延症。
再好的想法不去行动也只是空想;再周全的准备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所以思而行才是更好的接近目标的轨迹,而掌握好思与行的边界,则可以让我们接近目标的成功率更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