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心理的哀鸣
——浅谈被误解的心理学
时至今日,每当我说出我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我依旧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压根不懂心理学)
你能帮我解梦吗?
你能知道我想什么吗?
你知道微表情吗?
再高端一点的就是:
(片面看待心理学)
哦!你学心理学的啊!你们不就学那个弗洛伊德,我超级喜欢,我们聊聊!
心理学啊,你知道武志红吗?
我精神分析学派的,你哪个流派的?
于是,每当他人问起我专业时,我恨不得说:
我学原子弹的。
接着我就可以以“国家机密”为由,混过不少垃圾问题了。
心理学普及到现在,但在大众眼中依旧是“看心理医生就是有病”“学心理学就会算命”。就连百度数据的首位也永远是心理学推荐书目和心理小测试,市场充斥最多的依旧是心灵鸡汤和万能的心理学方法。
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近几年,每一个人都开始认为自己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拖延症、精神分裂等等病态行为都成为了大家争先装逼的理由。更有甚者,把一切归因童年经历、父母教养、家庭排列。
一方面,心理学普及都太欠缺了,另一方面,心理学普及的又太过了。
心理学总是在夹缝中挣扎,或一无是处,又或包治百病。
心理学真的被误解太久了。
心理学不是科学。
怀疑心理学的总是认为心理学不能是一门科学,觉得心理学的研究都是大家懂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觉得心理学总是传播一些不实在的成功学理论,对人们没有什么帮助;总是觉得这些研究在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些研究结果完全不可靠。
但确实是这样吗?
世俗智慧真的可靠吗?就好比中西医之争,你真的放心接受没有经过检验的观点吗?(虽然我确实是放心,反而不喜欢西药)
事实证明,我们的常识或许真的不可靠。
试着思考下面这些习以为然的问题。你会发现答案。
目击者证词真的可靠吗?奖励真的有助于学习吗?女生真的要更不擅长理科吗?心动就是喜欢吗?女生像男生真的不好吗?
心理学真的就是鸡汤吗?the
soup of chicken 和 the soup of psychology是一样的吗?心理学真的是研究这个的?
物理学理论在生活中发生过吗?生物学呢?在生活中实验,你能保证不被其他变量影响吗?
另外,心理学市场真的是鱼龙混杂。
没有一定心理学素养的大众往往就会被花哨的伪心理学迷惑。
就从书目来看,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学和方法论作品。其中自助类鸡汤居多,而且质量一般都很差,无非就是把几个理论几个道理重重复复地讲。然后就是什么什么术什么什么法了,看到这些就头疼,误人子弟毁人不倦。专业书?真的没有看到过。
试想这样低质的养料能发展成怎样的树苗?
自有人说荐书可以找到优质养料的。确实网络中关于心理学荐书非常之多,而且有一些答案非常中肯。但是就是知道了应该读什么书,大众真的读的下去吗?专业书都是大砖块,业余的科普都是新概念新术语。以《思考,快与慢》为例,读了超过30%的读者有多少呢?
不单单是大众误解心理学,就连心理学内部亦然。
就学生来说
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无不是怀揣着对读心的渴望,对分析的憧憬来到了心理学堂,然而他们面对的就只有普通心理学的条条框框,在心理学专业内容上,学生失去了动机与兴趣。当然也有怀着拯救苍生的愿望的有志青年,然而他们发现自己实在无能为力。也不乏有想要寻找真实自我的人儿,但真实何求,往往落入另一个大坑。
就心理学从业者来说
可以说,心理学的误解有很大一部分拜他们所赐。他们有一部分就是伪心理学创业的核心组成,盲目编制一个新疗法,过度宣扬心理学的效果,开设高门槛的培训班,不接受科学检验,传播非科学心理信仰。迷惑性极大。
心理学工作者也好不到哪里去。
理论派看不起应用派,再极端一点,理论派互相间都看不惯,比如认知之于社会。这样的分裂导致了心理学应用自立门派,从中衍生出不少伪心理学应用。再加上理论派和应用派的天生不合,更是为心理学应用的无根据滥用提供着无数便利。
以咨询界为例,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可观,但可从业的人员却少之又少,从业的心理咨询师中半路出家的又真不少。即证书不代表咨询资格,咨询不代表专业能力。那怎么提升咨询技能呢,培训和证明,大量培训和大量证明,试想在这个层面上会存在多少利润。于是,无数自创的疗法层出不穷,颠覆的技术蜂拥而至。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只会迷失其中,做伪心理学的传播者/狂热者。
同时,心理学家对伪心理学采用不理睬政策,不普及科学心理学,不干涉伪心理学发展。这样的做法,使得群众对心理学的毒害印象更加根深蒂固。
没有科学的指引,学习心理学必然会难上加难。
心理学是科学的,他自有一套体系。掌握它。自能对伪心理学说不。这就是《这才是心理学》所交给我们的,也是作者所期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