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万历的“小情绪”

万历的“小情绪”

作者: 衣小羊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13:54 被阅读0次

    题记:小情绪,大脾气,二十八载不上朝。是“忠贤若在,时事不必至此;还是“心灰意冷,就此消极怠工”。万历皇帝的经历为我们修身、治企能提供什么借鉴呢?

    1586年秋,看似平常的一天,二十三岁的万历皇帝突然降下谕旨,说他早晨起床后突感身体有恙,需要停止早朝和经筵活动。接下来的几天,皇帝总有各种理由,将早朝和经筵活动彻底搁置。

    万历皇帝这是彻底的闹起了情绪!九五之尊,集权于一身,难道说皇帝还能有心烦紧扣的事?确实有,而且还挺棘手。首先,被他尊其为师的张居正,就先给年轻的皇帝刷新了一遍三观。

    张居正在位时推行赋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大明王朝的财政危机,使日趋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但在当时,明朝各县纳税拖欠已成惯例。地方官员又难以用行政手段强迫户主缴纳,一旦官逼民反乌纱帽可就没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去减免,这就变相鼓励了户主不纳税。张居正推行赋税改革要求各县必须缴足税收,那就意味着不仅是户主,甚至连地方官自己那部分长利都要缴纳出去,这就相当于动了地方上所有人的奶酪。

    另外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试图绕开效率低下的官员,在中央建立了一套完全听从自己的行政班子,这个举措确实加强了行政效率。但是很多官员认为他片面追求效率至上,甚至站在道德的高度攻击他;同时张居正把自己人放到高位,也影响了很多官员的升迁,这也使得很多人非常痛恨张居正。

    张居正逝世后,御史雷士帧等弹劾潘晟,潘晟是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更要命的是,随着清算运动的扩大,一个叫冯宝的宦官被揭发出来,证据证明在皇帝年幼的时候,张居正和冯宝借机大肆敛财,这就是开文提到的彻底刷新了万历皇帝的三观事件。万历皇帝想:我这两个最亲近的左膀右臂,尽然是当面满口仁义道德、背后贪婪敛财之徒啊!于是年轻的皇帝将张居正推行的改革全部抛弃,下令抄家,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结果张居正彻底成了人亡政息的典范。

    另外一件让万历皇帝不爽的事是选立皇子。万历想选择三子朱常洵当太子,但是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因为在当时,皇帝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传统儒家讲:废长立幼与纲常伦理有关。于是在强大的内阁制和道德约束下,万历皇帝也败下阵来。当然,饱读经书的群臣也知道争夺皇位的残酷性,处理不好未来必然被收拾,所以要全力抗争。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写到:其实万历也不过是紫禁城里的囚徒,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于是在经历了张居正事件和选皇子的郁闷之后,万历皇帝彻底闹起了情绪,身为皇帝,却不能想做啥就做啥,实在没劲透了。于是所有礼仪活动、经筵活动干脆托故不出席,甚至早朝他都懒的去了。

    1591年,随着申时行被弹劾,这个能够调和皇帝和文官集团唯一支点也消失了,于是消极怠工彻底成了万历皇帝职业生涯的常态。这也造成了有能力的官员心灰意冷、失望透顶;部分官员大肆敛财,肆无忌惮。懒政也彻底堵死了官员的升迁通道,万历也失去了领导全局的能力,大明朝彻底像患了瘟疫并不停蔓延,开始彻底走向衰弱的边缘。

    历史是我们与过去对话和学习的平台。万历皇帝这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他的经历也值得我们去总结。从个人修身的角度讲,遇到困难不想办法去解决,而是选择逃避,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更糟;而孔子在《论语·卫灵公》说过: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张居正事件和选皇子事件确实让人很郁闷,但是和治理国家相比,哪个更重要呢?显而易见!因为非核心问题造成的情绪化和逃避,必将会导致自己的目标利益损失。以上提醒我们遇到问题首先要积极的去面对,并根据事情的在全局的地位准确判断对目标的影响,并根据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放在企业来讲,如果万历皇帝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他时不时因为员工提意见,或是对哪个部门负责人做法看不上眼,就彻底放弃对公司的管理,那只能说明他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卧底,当然这只是玩笑。一家企业老板和员工都闲得发慌,互相挤兑,这样的企业肯定发展不起来;员工很闲,但是老板很忙,这样的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只有从上到下,正确处理好公司每一层级的关系,做到全员调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公司才有前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历的“小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et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