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定理论”
当管理者给员工设定很具体的、困难的,但是员工有意愿接受的目标,这就会产生激励作用,产生出高业绩的结果。
这个理论有两个前提:
员工具备完成目标的能力;
是员工可以接收到目标完成的反馈信息。
1.员工没法随便“跳”
设置过高的业绩目标,在组织内部分解下去,会适得其反,组织发展的基本节奏会被打乱。
2.目标设定理论
“适当的高目标,会取得高业绩”
“目标设定—动机与激励—业绩成果”
3.理论的应用
目标一定要具体。
具体的目标可以让不论认知水平如何的执行者,都能够把注意力高度聚焦在一个明确的任务上,以便他很容易地看到努力和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为激励逻辑建设了一个通路。
目标一定不能过于困难,让员工产生无法达成的感觉。
当执行者自己对于困难目标有承诺的话,动机因素更容易发挥作用,能克服失败所带来的沮丧。
而引发承诺的主要前提是让执行者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不是接受你说“这个任务很重要”,而是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另外,他有信心通过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目标的,这个时候,承诺值会达到最高点。
员工参与的价值,更多是认知层面的,有利于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但是,员工参与并不必然会产生承诺。
用标杆来作对标,和历史作对比来设定目标。
如果一个工作的难度超过了业界标杆,又和历史的业绩结果差距很大,就有可能是太难了。过难的目标,就会影响到员工的接受度。这时,更无从产生激励的效果。
网友评论